许多乙肝患者在定期检查中会监测乙肝病毒DNA的数量,当看到DNA数量升高时,心里会莫名的恐慌,因为乙肝患者有一个错误的直观认识:乙肝病毒DNA数量越高,肝脏损害就会越严重!

  乙肝病毒数量高不能说明肝脏受损

  其实不然,乙肝病毒DNA的数量高并不代表肝脏有所损伤,这只能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的比较快且数量比较多,肝脏的异常与否还要做进一步的检测才能确定。

  感染乙肝病毒后的肝细胞可以不断产生病毒,绝大多数的肝细胞都会被感染,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处于高负荷状态,乙肝病毒本身不会导致肝细胞病变,感染的肝细胞仍然可以是可以存活的,寿命大多在六个月至十二个月,甚至更长。

  我国有许多慢性乙肝患者虽然体内的乙肝病毒在不断的复制,但是,有时会在几年至数十年间一直处于免疫耐受的病毒高复制期,乙肝病毒呈“大三阳”或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始终为阳性,但是肝组织活检发现肝脏内部的病变可以是轻微的。

  在临床上,相关医生发现很多患者体内携带有大量的乙肝病毒,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定量检查在108拷贝/升以上,乙肝病毒e抗原和表面抗原滴度也很高,但肝功能却长期正常,肝组织学也没有明显纤维化的迹象。

  而很多肝硬化患者常常表现为乙肝病毒e抗原阴性,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也为阴性,病毒数量很少,但肝脏病变却已达晚期。这些不争的事实也说明了病毒数量的多少与肝损害的程度并无相关关系,并非病毒多了,肝损害就一定很严重。

  乙肝患者肝细胞如何受损伤的?

  乙肝病毒虽然并不能直接造成肝细胞损伤,但是,人体免疫系统自动清除HBV时会造成肝细胞损伤,这是因为乙肝病毒与被感染的肝细胞共处,清除病毒的同时会“误伤”肝细胞,把受感染的肝细胞“杀死”。

  多数婴幼儿和免疫应答低下者,感染乙肝病毒后,由于机体免疫系统不能识别病毒,对病毒抗原不发生反应,乙肝病毒和免疫细胞处于和平共处状态,此时病毒虽多,肝细胞病变不严重。

  肝脏受损的灵敏指标:转氨酶

  转氨酶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

  通常,体检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有丙氨酸转氨酶(ALT,俗称谷丙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俗称谷草转氨酶),其中尤以前者(ALT)最为常用。1%的肝脏细胞损害,可以使血中ALT的浓度增加1倍。因此,ALT水平可以比较敏感地监测到肝脏是否受到损害。

  但是,转氨酶升高并不能说明:肝脏一定受损

  许多实验资料表明,血清中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数量(反映血清中的病毒颗粒数量)与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的转氨酶(ALT、AST)无平行关系,二者无统计学上的相关性。

  同时,肝活检的组织学检查也表明,肝细胞的坏死程度,肝纤维化的程度与血清中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定量水平也没有相关性。

  温馨提示:对于乙肝患者来说,肝脏功能的正常是一个关键,防止肝功能异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定期进行检查,监测各项指标,一旦有异常可以及时的治疗,阻止肝脏进一步受损!

(责任编辑:单文贤)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