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李某,男,48岁,因身目尿黄,胃脘痞满,前往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诊治,查体发现,患者巩膜黄染,肝掌、蜘蛛痣,舌质暗,边有齿痕,舌下静脉曲张,苔薄白腻,边有白涎,脉弦滑。
对此,消化内科赵文霞主任让他做了全面检查,乙肝五项指标和DNA测定结果显示:李某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其余指标阴性;HBV DNA l.36×10(6)copy/ml;肝功能:TBIL68μmol/L,IBIL45μmol/L,ALT 135μmol/L,AST 98μmol/L,GG T78μmol/L,其余正常。
彩超检查显示:肝实质弥漫性改变。患者右胁间断胀痛不适,情绪波动时明显,餐后胃脘痞满不舒,乏力,大便溏,小便黄。诊断为慢性乙肝“大三阳”,中医证属肝郁脾虚兼瘀。
赵文霞主任给他开出了疏肝健脾,兼以活血、解毒的处方:醋柴胡6g,炒白芍15g,党参15g,炒白术30g,茯苓30g,薄荷9g,枳壳10g,川芎10g,郁金15g,桔梗10g,茵陈30g,焦三仙各15g,瓜蒌15g。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7月17日复诊,患者右胁胀痛减轻,胃脘部偶有痞满不适,仍有乏力,大便成形。赵主任在前次的处方中去掉枳壳、元胡,加丹参15g,明矾10g,10剂,水煎服,日一剂。7月24日复诊,患者身目黄染程度明显减轻,查肝功能:TBIL42μmol/L,IBIL35μmol/L,ALT93μmol/L,AST76μmol/L,GGT56μmol/L,上药继服1月,肝功能基本正常。
赵文霞主任认为肝气郁结是慢性乙肝(肝郁脾虚兼瘀者)发病的主要诱因,因此对于此类肝病的治疗当以疏肝理气为先,宜轻疏细润,不可图急功而弄巧成拙。
(实习编辑:李杏)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