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学从事心理工作,发现越是学习努力、力争上游的学生,越会积极地去参加成功学的培训。受到培训的激励,他们给自己定下越来越高的目标,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完美,结果越来越容易感到挫败和陷入崩溃。其实他们需要的,反而是要学会如何放松和放过自己。
教练技术之类的培训,迎合了创业者乐观冒险与渴望奇迹的性格。这就出现了一种悖论:对一种培训最感兴趣的人,恰恰可能是最不该参与这种培训的人。中小企业主们的希望感、冒险精神和对奇迹的渴望已经够用,事业走上正轨之后最需要的反而是在理性、现实感和理解复杂现象及关系的能力方面有所提升,而这可不是激情澎湃的短期训练所能够提供的。
文 | 訾非
“心理成长培训”的问题
魏萌事件发生后,市面上存在了许多年的心理成长类的培训,一时间遭到了众多批评和反对。其实自本世纪初开始,国内心理成长类的培训项目就已经层出不穷,出现意外和死亡的案例并不罕见,但一直都未受到足够重视。也许因为魏萌是“社会精英阶层”,所以事出之后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
作为一位临床的心理学工作者,我把教练技术培训、成功学工作坊、灵修体验营等试图从心理层面开发人的潜能并采用短期训练模式的商业培训统一称之为“心理成长培训”。
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在心理层面提高人的水平。但它们又有别于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家庭系统治疗、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在临床心理学专业机构管理下的正规的临床工作。
在今天 “ 我成长”是一门供需两旺的生意。 书籍、研修班、线上课程等各种资源,许诺帮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图|视觉中国)
心理成长培训虽然有极强的心理学色彩,但从事这个行业的培训者,往往没有受过系统的临床心理工作训练,也往往没有临床心理工作资质。
尽管如此,培训师们却非常大胆地使用临床心理工作中轻易不敢使用的一些技术,例如持续且严厉的面质、权威式的指导、频繁的暗示、对信仰和价值观的挑战与冲击等等。从临床心理工作的角度来看,这种心理成长培训是存在多种问题和隐患的。
这类培训第一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安全性。当一种心理训练有可能调动起学员的激烈情绪,触动他们的创伤反应,推动他们在行为方式和关系模式上做出重大调整,这种训练就涉及生理医学、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三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扪心问诊》剧照
培训师应该受过这三个领域一定的专业训练,或者在工作团队里有这三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否则学员出现身体的、心理的、精神的意外状况,就可能得不到有效的救助,导致意外发生。
这类训练对情绪的激烈调动,或者对深层体验的猛烈触及,导致心脏或者免疫系统受到过分的冲击引起生理的不适自不待言,它也有诱发精神障碍的风险——在人群中本来就总有一定比例的人处在精神失衡的边缘,或者本身就是正在接受精神药物治疗的人士。
《心灵捕手》剧照
然而很少有培训者愿意认真考虑这些问题,甚至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不少培训师仅仅用他们对精神健康的朴素的认知来区分受训者是否适合进入受训团队。
有效性是心理成长培训的另一个致命问题。市面上的心理成长类培训所使用的方案,往往理论背景表浅、经验证据也有限。培训者很少能拿出足够可靠的证据证明培训的有效性,其有用与否,全凭培训者和受训者“自由心证”。培训者热衷于扩大受训者的数量,至于长期追踪受训者的发展,比较受训者与未受训者后来的差异以考察培训是否确实有效,都不在培训者的考虑范围之内。
图片
《普通人》剧照
有些培训课程的理念奔放无羁,有神话色彩。比如有位灵修培训者声称自己某年某月突然被宇宙能量感召,拥有了疗愈力,而她此前从未接受过心理学训练,也没有受过宗教方面的训练。这位凭空出世的“被感召者”就开始招募学员,通过“接受宇宙能量”的方法展开疗愈,一时间从者甚众,收费不菲,即使在有学员出现自杀身亡之后也并未停止活动。
有些培训课程极力诋毁医学和科学,甚至主张即便罹患恶性肿瘤等危险的疾病也能够借助超自然的疗愈之术进行治疗,导致一些患者疾病的恶化乃至于不治。
心理成长培训的另一个大问题是个体针对性较差。人类的心理虽然有很多共性,但终归人与人之间性格有异,观念不同,像心理成长训练那样试图用统一的方案提高所有参加者的心理健康、胜任力、人际能力、幸福感,其实只能达到非常有限的目标。
图片
人类的心理虽然有很多共性,但终归人与人之间性格有异,观念不同(视觉中国供图)
一种好的心理训练,至少应该把个体心理辅导结合进去,尤其当这种训练承诺深层的触动和性格的转化的时候。然而真正完备的培训并不多见。心理成长类培训一个阶段往往只有几天时间,动辄收费数万元,这笔费用如果用来找个体咨询师,做长期的个体心理咨询或者治疗绰绰有余,获得稳定而长期的心理成长才更有保证。
图片
迎合了怎样的需求
既然心理成长类培训问题多多,为何却为数众多,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
人类似乎有一种终极的需求:许多人在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同实现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提升。这种需求倒是可以用自体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来概括——孪生自体客体需求。
人们需要和大体上相似的人在一起,聚集在共同的理念之下,并且体验到不同于“圈外人”的优越感和特殊感。心理成长培训师们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天然本能,又在升学、情感、成功、理财、养生等欲望的实现方面做出承诺,于是乎很多人满怀期待,趋之若鹜,也就在情理之中。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