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为什么两岁的儿子什么都要我帮,见了我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我儿子两岁了。他出生刚50多天的时候爸爸就去外地学习了,一年只能回来三四次,每次也就十几天吧,所以儿子基本是我和姥姥姥爷将他带大的。平时我上班,由老人带着。儿子一岁之前,还没看出与别的孩子有什么特别的,一岁后就明显觉出他非常依赖我。比如,他不小心摔倒了,姥姥去扶他,他哭不让,我说没关系,自己起来,不起,然后我只得装作摔倒,自己起来,告诉他,看妈妈都是自己起来的,他才能慢慢自己起来。有时我看不到,姥姥将他扶起,他竟哭着又回到原来摔倒的地方再坐下,哭,伸出小手,示意我来抱他,瞧那可怜样,只好将他再次抱起;还有,如果流鼻涕,别人替他擦,他会非常不高兴,又急又喊,红着脸带着哭腔“要妈妈擦,要妈妈擦”,什么事情都要我来帮,不允许别人帮助。
还有一点,孩子渐渐大了,脾气越来越急,说话有些音不清,我再重复他的话跟他的原意不一致时就立刻着急,边哭边跺脚;有时在别的房间玩,叫我,我不能马上过去,就立刻着急,急得满脸通红。我经常跟他说,不要着急,慢慢跟妈妈说,妈妈在这里,妈妈在这里等等,可是一点也不奏效,这种情况持续好长时间了。
最近换成他奶奶看他,近一年没见着奶奶了,感情生疏点,只要我在家,根本理不着奶奶,还动不动冲奶奶发脾气,撵奶奶走,不让奶奶碰他的东西。奶奶在家给他喂饭,好好的,一见我就坏了,不要奶奶喂,让奶奶走开,让妈妈喂,而且也不好好吃了,上蹿下跳。他奶奶说,来给你撑腰的了。我也经常给他讲,不要和奶奶打架,和奶奶是好朋友。据奶奶讲,我一上班,儿子大部分时间与奶奶可亲了,也很听话,饭也好喂。可为什么儿子一见到我就突然变了个人似的呢,是儿子缺少安全感吗?
因为他爸爸不在身边,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单位出差我一律不去,晚上的应酬能推就推掉了,希望能尽量多陪陪儿子。难道是我陪儿子的时间太多,我觉得也不是呀,真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儿子现在这种状态,我该怎么做呢?希望各位专家和姐妹们给我支支招呀!谢谢了!
答:孩子还不理解社会和人的自然规律时,会认为别人就是自己,会认为想要叫别人做的事情别人就都能够理解,他们还无法让自己的认识跳出自己的壳去感受别人,所以他们不认可别人的做法和想法与自己不同。当遇到他不能理解的这种不同时,他们就会非常生气。这是儿童发展的一个必然的事情,有人也管这一阶段叫做执拗敏感期,这是儿童以自己的愿望与别人的愿望进行磨合和奋斗的开始阶段。由于没有经验和认识不足,才造成孩子看上去脾气变坏了的状态,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
无论多么艰难,成人都要平和地忍受过这一时期。随着经验的增长,儿童会发现自己与别人是不同的,并慢慢认可了别人的不同,到那时,孩子就不会还有那么大的脾气了。
至于案例中所描述的孩子对奶奶的恶劣态度和对妈妈的依恋,是所有上班族母亲的孩子的正常状态。这个问题在前面的安全感问题中有细致的解答。孩子为了将妈妈留在身边,必须赶走其他的人,这是因为在他的经验中,只要奶奶来了,妈妈就会离开,所以孩子认为这个规律是由奶奶来造成的,在妈妈和奶奶同时出现的时候,一定要赶走奶奶,才能确保妈妈留在身边。在妈妈不在时,生存的本能会使他依恋奶奶,将奶奶做为安全依恋对象。由于冲突不再,所以孩子的状态就会显得比较好。
温馨提醒
家长要找资料学习,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发展规律,认识孩子的发展状态,能够分清孩子的哪些行为需要泰然处之,哪些行为象征了孩子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家长去立刻帮助,这样才能从心理上去帮助孩子,并能正确处理孩子所有的不良情绪。一个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理解有很大的关系。
7-5我家遥遥的问题我该怎么办呀?我真的想哭
遥遥是一个特别爱哭的孩子,并且特别犟。
每天都要哭很多次,比如喝完奶粉他还想要喝,我说可以,只不过说得有点慢,他就哭了,并且哭很长时间,不管什么事只要稍微不满意就躺在地下不起来。
让他干什么事他很少答应,比如帮扔个垃圾到垃圾桶,什么东西掉到地上帮助捡起来等等小事,因又躺在地下哭,我也是气急败坏,全然忘了影子给我推荐的《倾听孩子》中说些什么,躲到另一个房间去了,他就在客厅喊妈妈抱,可他决不会起来找我,只是喊,我试过我就在他旁边让他起来,跟他坚持达40多分钟他仍在哭着喊妈妈抱,就是不起来。
最后是表姐把他抱到我那,他也不伸手让我抱,只是嘴上说不动手,我无奈伸手后他才会伸手。
我抱他上客厅沙发上跟他讲道理,他拿了卷尺玩,不小心掉到地上,我让他捡,他就是不捡,我就把他放下来,非让他捡,他用手往地那个方向晃了一下,他说他够不着,然后又说喝奶粉。我说你不捡起来我就不让你喝,他哭不肯捡,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我说妈妈跟你一起捡,他说不行,他仍在哭,我又说了很多次一起捡,他仍不同意,最后可能时间太长了,他终于同意和我一起捡,我拉着他的手,他就给捡起来了,我把他抱起来,跟他说你早捡起来不就没事了吗?
其实这段时间我心里在哭,我的孩子是怎么啦,我甚至怀疑他天生在性格方面有什么问题,一个两岁七个月的孩子怎么是这样呢?他非常聪明,学东西之类的比哥哥快很多,逍逍(他的双胞胎哥哥)是个特别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孩子,从来不这样。
答: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妈妈和孩子之间有一股强烈的冲突的情感,妈妈只注意了这种孩子与她冲突的情感,一股脑地把孩子自然的发展阶段所出现的情绪与妈妈激起来的情绪连在一起,给孩子定性为孩子特别犟,脾气特别不好,却没有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与她有这种冲突,会这样倔犟。
案例中冲奶粉的事,是两岁七个月的孩子都会出现的情况,因为这么大的孩子不理解冲奶粉还需要时间,以为只要他想喝,奶就立刻会到他嘴里,如果没有如愿,他就会感觉到非常愤怒。如果妈妈把这理解成孩子的脾气犟,就会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容易把孩子的其他行为也理解成犟,而为了解决脾气犟的问题与孩子对峙。
案例中妈妈让孩子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这件事情,如果妈妈不认为孩子脾气犟,可能就会采取一种关怀和游戏的形式,引领孩子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在这种心态下,妈妈可能会这样说:“我看到这里有一个塑料袋,有人愿意帮妈妈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吗?”或者领着孩子的手,说:“来,宝贝,跟妈妈来,我们把这个垃圾一起扔到垃圾桶里。”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应该自己将垃圾捡起来,领着孩子,让孩子看到妈妈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但如果妈妈认为孩子是任性的,为了扭转这种任性的毛病,可能就会指着垃圾对孩子说:“把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这时孩子可能正在做自己的事情,也可能正想找事情做,但无论如何,孩子是不愿意接受这种命令的。如果孩子从母亲身上感受到母亲的不满情绪,就更不愿意接受命令了。
案例中描述的另外几个事件,都与这个事件类似,显然妈妈在处理孩子的这些问题时,是带着对孩子的不良看法的,一心想把孩子的坏脾气扭转过来,而不是满怀情感去帮助孩子建构起某种优良的品质,妈妈的语言和行为中都带着强迫的信号。
在后面的描述中,孩子躺在地上大哭肯定有他的原因,而妈妈在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不是坐在孩子身边去倾听孩子,而是和孩子同样地发着脾气离开,这会使孩子感受到妈妈不爱他。如果以前他用哭的方式能使妈妈做出关怀的行为,如将他抱起来,哄他,那么,在这种妈妈发着脾气离开的情况下,孩子更得使用以前获得成功的手段来胁迫妈妈爱自己了,所以他绝不会爬起来跑到妈妈身边去,因为那样不能证明妈妈是爱他的,他一定要延长哭的时间,加重哭的力度,最后达到目的。孩子被抱到妈妈身边却不伸手让妈妈抱,可能也是出于这样的心理状态。只有妈妈伸出手要抱他,孩子才会确认妈妈是爱他的,孩子才会伸出手去回应。
在案例中,我们还注意到,这位妈妈有双胞胎两个儿子,如果孩子被唤醒了争抢母亲的需求,也会想尽办法吸引母亲的注意,将母亲留在自己的身边。像案例中的孩子为了尽可能多地把妈妈留在自己身边,用哭的方式也是可以理解的。
温馨提醒
像案例中的这位妈妈,除了要懂得孩子,能够分析出孩子的心理状态以外,还需要修炼自己,在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时,不能自己也变得情绪不良起来,因为母亲的坏情绪本身就能够影响孩子,使孩子的情绪变得更糟。
《倾听孩子》是一本很好的书,用来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是非常实用的。那里面所描述的方法需要家长多次练习才能够做到。案例中,孩子如果用哭去胁迫母亲并占有母亲,母亲就得在这方面下工夫,妈妈要发明出两个孩子和妈妈共同玩耍的游戏,使两个孩子都沉浸在游戏中,不再注意谁占有妈妈多,谁占有妈妈少的问题;在一个孩子闹情绪时,妈妈首先要冷静下来,找到孩子闹情绪的原因,如果发现孩子实际上只是为了占有妈妈,找着完全没有理由的理由大哭大闹,妈妈就应该平静地坐在孩子的身边,不要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不必让孩子非要起来还是躺下,等孩子脾气发完后,询问孩子需要不需要妈妈抱他,一般这时孩子都会哭得很伤心,我们能听出来孩子这时的哭跟刚才大发脾气的哭完全不同。这时,妈妈可以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把身体贴在自己的怀里。如果这时另外一个孩子在身边,看着这一切,妈妈就要征求正在哭的孩子的意见,告诉孩子让哥哥也过来和我们坐在一起,然后把另一个孩子也抱过来,搂在怀里,等哭的孩子不哭了,再提出一起玩的建议。一般到这个时候,那个哭闹的孩子都会很快地答应。
千万不能哪个孩子哭得多,妈妈就关注哪个孩子多一些。这样不被关注的孩子看上去状态是很好的,其实他是切断了对妈妈的需求。如果两个孩子都需要妈妈的安抚,可以同时抱两个孩子,也可以轮流在不同的时间里单独抱他们。可以给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现在轮到谁了就抱谁,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为了争抢妈妈的爱而产生不良情绪。
小编推荐往期精华文章:
心理测试题目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