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反应物自身因素(如抗原、抗体);二是环境条件(如电解质、酸碱度、温度及时间等)。
1.反应物自身因素
1)抗原 抗原的理化性状、抗原决定簇的数目和种类均可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结果。例如,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出现沉淀,而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则出现凝集;单价抗原与抗体结合不出现可见反应;粗糙型细菌在生理盐水中易出现自凝;红细胞与IgG类抗体结合不出现直接凝集等。
2)抗体 抗体是抗原抗体反应中的关键因素,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来自不同动物的免疫血清,其反应性有差异。人和马等其它大动物的免疫血清等价带较窄,少量的抗原或抗体过剩,就可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家兔等大多数动物的免疫血清具有较宽的等价带,通常在抗原过量时才易出现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家禽免疫血清不能结合哺乳动物的补体,并且在高盐浓度(80g/L NaCl)溶液中沉淀现象明显。单克隆抗体一般不适用于沉淀反应或凝集反应。
特异性和亲和力共同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程度。免疫动物早期获得的抗血清特异性较好,但亲和力低;后期获得的抗血清一般亲和力较高,但长期免疫易使免疫血清中抗体的类型和反应性变得更为复杂。因此,用于诊断的试剂必须尽量选用特异性高、亲和力强的抗体,才能保证和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抗体的浓度是与抗原相对而言。因此许多试验应进行抗体预滴定,找出最适反应浓度。
2.环境条件
1)电解质 抗原抗体结合后由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此时易受电解质影响。通常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以8.5g/L NaCl溶液作为抗原抗体的稀释液及反应液,其中Na+和Cl-可分别中和胶体颗粒上的电荷,使胶体颗粒的电势下降,形成可见的沉淀物或凝集物。若无电解质存在,则不出现可见反应。但如果电解质浓度过高,则会出现非特异性蛋白质沉淀,即盐析。
2)酸碱度 pH过高或过低都可影响抗原和抗体的理化性质。例如,当pH为3左右时,可出现非特异性酸凝集。此时因接近细菌抗原的等电点,细菌表面蛋白或其他基团所带的电荷消失,其间互相的排斥力丧失而导致凝集,影响试验的可靠性。抗原抗体反应一般以pH6~pH9为宜。
3)温度 抗原抗体反应最适温度为37℃。一般在15℃~40℃范围内进行,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增加抗原抗体接触机会,反应速度越快,但亦容易引起复合物解离;温度越低,反应速度缓慢,但抗原抗体结合牢固,易于观察。某些特殊的抗原抗体反应需要特定的温度,如冷凝集素在4℃时与红细胞结合,20℃以上反而解离。
另外,适当振荡与搅拌,可促进抗原抗体分子的接触,加速反应。
(实习编辑:陈战锋)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