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各种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共同途径,而肝纤维化的形成与肝脏胶原的代谢、胃泌素、激素类、蛋白类、酶类、血凝系统、脂类等代谢有着密切相关,现对肝硬化患者主要的实验室检查综述如下。

  1 胃泌素水平的检测

  近几年,肝硬化并发胃泌素血症已引起高度重视,而肝功能损害与血胃泌素水平的关系尚无明确定论,由于肝硬化时体内多种激素代谢可发生障碍,而胃泌素主要是由胃窦及十二指肠G细胞分泌的消化道多肽类激素,能扩张血管、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有学者认为肝硬化患者存在高胃泌素血症。研究表明,肝硬化时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较正常人高,且含量随肝功能下降而递增,因此测定肝硬化病人血清胃泌素水平对判断肝脏损害有一定的价值。

  2 甲状腺素、性激素及促性腺素的检测

  甲状腺素包括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反T3(γ-T3)的检测。性激素有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CH)、黄睾酮(T)、雌二醇(E)和泌乳素(PRL)。肝硬化患者T3、T4明显低于正常人,γ-T3呈增高;FSH、CH和PRL高于正常人,提示肝功能受损可能是导致肝硬化患者T4和性激素分泌异常的重要原因,γ-T3、T和PRL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有明显的意义。

  3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TG)

  由于肝脏参与了TG的合成与处理,肝硬化患者血清TG水平高低可反映肝硬化严重程度,有资料表明TG<1.6mmol/L可作为肝硬化的诊断依据之一。

  4 血清蛋白类与层粘蛋白(LN)的检测

  肝纤维化时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目前在临床上常用来作为肝纤维化的诊断依据;另外LN的含量随肝病变程度为重而升高,尤以肝硬化明显。

  5 血清总胆汁酸与透明质酸的测定

  国内外学者对肝硬化HA的研究表明,肝硬化时HA比慢活肝及正常人显著升高,认为HA能很好地反映已生成的纤维程度,而血胆汁酸浓度与Childpugh分级有关,C>B>A,均认为血清TBA可作为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1]。

  6 血小板分析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

  血小板多以三项参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为判断对象。有学者对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三项参数及聚集功能进行测定,发现在肝硬化患者中PLT、MPV、PCT明显降低,认为可作为衡量肝硬化出血的指标,亦可作为肝硬化程度的指标。

  7 血浆内皮素-1(ET-1)的检测

  ET-1是一种在全身各组织广泛表达的血管收缩肽,肝脏合成ET-1部位主要在间质细胞及肠道上皮细胞,肝硬化患者血浆ET-1水平明显增高,且在肝功能Child分级中有C>B>A的规律。故认为肝硬化患者ET-1可反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

  8 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检测

  肝硬化TNF-α水平明显增高且在肝功能Child分级中呈现C>B>A规律,也证实了TNF-α水平可反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

  9 肝硬化时酶学的检测

  肝纤维化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细胞外基质产生过多和分解减少,致使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在此过程中,参与此过程中的酶点也相应改变,通过对以下主要相关酶类的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价值。

  9.1 腺苷脱氨酶(ADA) 肝硬化病人ADA活力随肝纤维化程度而递增,肝硬化>慢活肝>慢迁肝,ADA可作为肝硬化的参考指标。

  9.2 N-乙酰β-葡萄糖醛酸苷酸(β-NAG) 肝硬化病人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可很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9.3 单胺氧化酶(MAO) MAO升高与肝纤维化程度平行,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肝硬化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指标。

  9.4 脯氨酰羟化酶(PH) PH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目前认为可初步估计肝纤维化程度。

  9.5 α-L-岩藻糖苷酶(AFU) AFU可作为肝硬化与肝细胞肝癌的一个新的诊断指标。

  10 血清纤维结合受体(FNR)检测

  FNR在肝脏损伤后,肝纤维化可致FNR配体增加并使FNR合成,进而引起血清中的FNRβ-亚单位增多。有学者对肝硬化患者血FNR进行检测表明,血清FNR水平增高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血清FNR可能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更为有用的标志。

  11 葡萄糖的检测

  由于肝硬化患者的糖原的合成降低致使糖原含量低,但80%的肝硬化患者有糖耐量异常,这些患者伴有高胰岛血症以及胰岛素抵抗,致使肝硬化患者葡萄糖量大大减低,且有资料表明糖的降低也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2]。

  12 胶原蛋白检测

  自研究人员发现肝细胞内存在大量的胶原合成,在肝脏中胶原蛋白约占蛋白总量的5%~10%。当肝发生纤维化时,胶原蛋白可增加至50%左右,因此对以下主要的胶原蛋白测定可以不同程度地反映肝纤维化的状况。

  12.1 血清Ⅲ前型胶原(pⅢ)的检测 pⅢ是由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至血中,pⅢ经内脏酶水解切下的氨基端肽叫Ⅲ型前胶原肽即pⅢp,有学者对pⅢ检测发现肝纤维化病人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12.2 Ⅲ型胶原的检测 Ⅲ型胶原是肝脏中细胞外液的成分,占肝内胶原的40%~45%,主要分布在门静脉区及肝窦,是在肝纤维化早期增加较为明显,故认为Ⅲ型胶原的增高是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12.3 Ⅳ型胶原肽的检测 Ⅳ型胶原肽是肝脏间质基底膜的成分,即肝脏中所含胶原的主要成分之一,若在肝纤维化血清中含量增高表示肝纤维化处于活动状态,还可提示肝纤维化有进行性发展和加重。

  另外,还有如血清Ⅲ型胶原肽和PGA指数的测定及PZ-肽酶等的检测,由于这些检测的费用问题及试剂的来源问题,目前以上述几种检测为主。

  13 EDCS物质的水平变化

  内源性洋地黄物质(EDCS)是由丘脑下部产生的小分子物质,是一种内源性Na+-K+-AID所抑制物,其化学本质可能是一种结构类似地高辛的小分子物质。国内外医学报道EDCS的升高和肝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反映肝硬化及其发展情况,它的升高可能与肝脏代谢、灭活功能有关[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硬化的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要想正确指导肝硬化的临床用药,必需进行可行性程度高的相关检查,提高肝硬化的诊断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明确治疗方案,又节省了诊疗时间和病人的医疗费用。

(实习编辑:陈战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