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干化学检查简便、快速、敏感,但其影响因素太多,尤其尿液白细胞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规范的尿沉渣镜检是保证尿液分析结果准确的基础,但由于两者的方法原理不同,两者之间的结果比较没有固定的换算公式。本文主要介绍如何通过显微镜检查结果与干化学分析结果的比较,纠正干化学分析的假阴性和假阳性。

  关键词 尿液分析仪 干化学 镜检 白细胞 影响因素

  尿液分析作为一种常规检测项目,具有评估健康、疾病状态,尤其是判断肾脏疾病的不可替代的价值。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干化学分析法、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以及尿流式沉渣分析法等。干化学分析法的检测结果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检测红细胞及白细胞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现象,必须结合尿液沉渣的显微镜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1]。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尿液白细胞干化学法检查与镜检进行比较分析。

  一、 干化学法检查尿液白细胞的原理

  干化学法检查尿液白细胞的原理是基于粒细胞浆内含有酯酶可作用于试带膜块中的吲哚酚酯,使吲哚酚酯释放吲哚酚,后者与重氮盐反应形成紫色缩合物,其颜色深浅与细胞的多少成比例[2]。此法只能测定粒细胞,不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反应。

  二、 干化学法检测尿液白细胞的影响因素

  1.温度:尿液干化学检测在环境温度较低情况下,尿液白细胞检测会出现假阴性或阳性程度降低的现象[3].这主要是因为干化学法是利用试条上的试剂与尿液中相关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又必须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才能进行。因此,为保证干化学法检测结果的准确,实验室必须保持20~25℃,冷藏尿标本取出后应恢复至室温再进行检测。

  2.高比重尿[4]、高糖尿[5],可造成白细胞测定结果偏低。

  3.尿液中含有某些大剂量药物如(先锋或庆大霉素)时,可使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6]

  4.大量尿蛋白(白蛋白>5g/L)和胆红素,检测白细胞的试纸酯酶反应减低或抑制,可使白细胞呈假阴性[7]。

  5.当尿液是以淋巴细胞为主时或因某些病因(如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等)引起的淋巴细胞尿时都会产生干化学法的假阴性结果[8]。

  6. 尿液中污染甲醛或高浓度胆红质或使用某些药物(如呋喃啶)时,可产生假阳性[1]

  三、 尿液白细胞显微镜检查

  尿液10 ml,用1200~1300r/min转速,离心5分钟,剩余沉淀为0.2 ml,混匀后吸沉淀物约20μl,滴入载玻片上,用18 mm×18 mm盖玻片覆盖后镜检。先用低倍镜(10×10)观察全片,高倍镜(10×40)仔细观察10个高倍视野(HP),报告方式:××个细胞/HP[9]。

  尿液白细胞显微镜分析报告方式视野平均值与定性结果的对应关系:0~4(阴性)、10~20(+)、21~50(++)、>50(+++)、满布视野(++++)[10]。

  四、 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检查的关系

  规范的尿沉渣镜检是保证尿液分析结果准确的基础,原则上,每个尿液标本都应采用这种方法检查。但实际工作中,很难达到这一要求,通常是在仪器、试带符合实验要求,检验人员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制定一个标准,达到此标准可视为尿沉渣成份在正常范围内,可免除进一步显微镜检查。有报道[11]称以干化学检查结果白细胞阴性、红细胞阴性、亚硝酸盐阴性及尿蛋白阴性四项指标联合作为过筛镜检的标准,白细胞检查假阴性率明显减低。

  五、尿液白细胞干化学分析与镜检结果的比较分析

  如果一个标本经过两种方法检查,干化学结果符合过筛标准,镜检结果在正常范围,说明过筛是正确的。干化学结果不符合过筛标准,镜检结果也异常,也说明过筛标准亦是正确的。干化学结果异常,镜检结果正常视为假阳性;反之干化学结果正常,镜检结果异常视为假阴性[2]。由于过筛的目的是筛出正常、镜检病理性标本,因此,过筛的原则是不能出现假阴性,否则就要漏诊。

  尿液白细胞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可能是:(1) 由于尿液在膀胱贮存时间过长或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导致白细胞破坏,酯酶释放到尿液中,造成干化学阳性,镜检阴性。(2)尿液中污染甲醛或高浓度胆红质或使用某些药物(如呋喃啶)时,可产生假阳性。(3)尿液被女性分泌物污染,含有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污染可造成干化学法呈阳性而沉渣镜检呈阴性[12]。

  尿液白细胞出现假阴性的原因可能是:(1)温度偏低 ;(2)高比重尿、高糖尿;(3)尿液中含有某些大剂量药物;(4)大量尿蛋白(白蛋白>5g/L)和胆红素;(5)尿液中白细胞是以淋巴细胞为主;(6)尿液大量脓细胞时,可使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13]。

  综上所述,由于干化学分析干扰因素较多,且不可避免的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因此要结合临床表现判断结果,决不可只看干化学分析,忽视镜检。

(实习编辑:陈战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