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曾在一次喝醉后发生一夜情,从此一直担心自己患上艾滋病,每天上网查阅大量艾滋病相关资料,把一些艾滋病症状与自身感觉一一对号入座,越发寝食难安。他也做过几次艾滋病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又怀疑检测的可信度,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现有试剂测不出自己的病毒……专家指出,像小王这样因一次高危行为而患上艾滋病恐惧症(俗称“恐艾症”)者大有人在,而其中不少人实际并未感染上艾滋病。及早心理治疗、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是消除“恐艾”的关键所在。

用正常眼光对待艾滋患者

  “恐艾症患者及早进行综合心理治疗很必要。但多数患者不认为这是心理疾病、早期一般不会想到接受心理治疗,一些曾有高危行为者多次检查后仍不能摆脱担心和痛苦,后被防病部门推荐求助心理医生。”市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龙鲸介绍说,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患者大多有过不安全性行为、共用针具吸毒、接受过不安全输血等高危行为。这些行为的确会使艾滋病感染机会大大增加,且不为社会道德规范所容许,患者常感到道德谴责和社会压力,产生矛盾感、羞耻感、负罪感,加之对艾滋病防治知识一知半解,从而使自己陷入深深的恐惧中,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恐艾症表现为与现实不相称的担忧并表现为社会行为的紊乱,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来访者澄清情绪困扰,质询患者认知偏差,帮助其客观评估自身状况(包括风险水平、躯体症状、情绪与行为冲突等),学习有效管理情绪,恢复社会功能。

  市第四中心医院检验中心主任邱丽君也表示,避免盲目“恐艾”要加强正确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学习、相信检测的科学性。艾滋病自愿免费咨询、检测是目前及早发现潜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有效措施,高危行为者在高危行为发生3个月后,以及担心自己染上性病或艾滋病、关心有关性病及艾滋病问题者,可到市疾控中心和18个区级卫生防病机构接受咨询检测,参检者身份会被保密。

  推荐阅读>>>世界艾滋病日报告专题

 关注艾滋病 关爱生命>>>

(实习编辑:吴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