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的向先生是一名HIV阳性患者,艾滋病毒不仅摧毁了他的生活,更让他觉得未来就是等待死亡。他时常独自流泪,不出门不与人交流。
专家认为他处于“急性危机期”的无助阶段,建议他去找心理医生,并在专业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物。
真实故事
艾滋病同性恋患者的生存
39岁的向先生(化名)正处于无助的危机状态,他是一名HIV阳性患者,艾滋病毒不仅摧毁他的生活,更让他绝望,他觉得,如果一名艾滋病毒感染者也有未来,那就是等待死亡。面对年迈的父母,他知道自己不能走出那一步,但无助的感觉,让他感到生不如死。
向先生大学本科学历,15年前来到深圳,曾在一家大公司任部门经理4年,现已自动辞职。曾有过幸福的家庭,夫妻关系融洽,一双10岁的龙凤胎儿女正在上小学,但现在他已与妻子离婚,儿女跟着妻子。
一切都毁于一年前的一次不安全性行为,醉酒后他与夜总会小姐发生性关系,当时他心存侥幸,并未采取安全措施。半年前,向先生感觉自己抵抗力变差,经常感冒,身体疲惫。医院检查结果令他目瞪口呆:HIV抗体阳性。向先生很愤怒,认为是化验不准确,并怀疑医院弄错了血液标本,因此他奔走于各大医院,但化验结果均一致。向先生痛苦不堪并开始怨天尤人:“为什么别人不会得艾滋病,只有我一个人会被感染?老天对我太不公平了1抱怨过后,他开始四处求医问药,希望找到一线生机。但结果令人失望,医生说目前对艾滋病还没有什么特效药。向先生变得很抑郁,感到绝望,时常冒出轻生的念头。
因为不想让儿女知道自己的病情,而且也觉得很对不起妻子,所以发现患病后,向先生和妻子离婚,所有的财产也都给了妻儿。再也无心无力工作了,他主动提出辞职。
父母得知他的病情之后,特意从老家赶来照顾。看着白发苍苍的母亲忙碌的背影,向先生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想到父母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心中充满内疚和痛苦。母亲一边鼓励儿子要好好生活,一边在背地里偷偷地抹眼泪。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时间来‘浪费’,而我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时间和期限,那是用分秒来计算的。清晨对别人是充满希望的开始,对我只意味着痛苦,因为我知道自己在一步步走向死亡1因此他惧怕清晨,希望黑夜能够持久一些,如果可能,最好永远不要有阳光。
“现在能做的就是坐着等死,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1因此向先生不出门,不与人交流,情绪很低落,时常独自流泪。想到以后自己会很痛苦、很受折磨地死去,他就想一了百了,但一想到自己的父母,谁来照顾他们?他就觉得自己连死的权利也没有了。
倾诉的过程中,向先生数次哭出声来,内心的痛苦已经到了极点。“我的痛苦无以言表,而且没有人能真正地体会到这种痛苦1他反复地说这句话。
心理分析
他处于“急性危机期”的无助阶段
生命必然要面对死亡,这是谁也摆脱不了的自然规律,不过,同样是新的一天,为何向先生就感到是死亡的接近,而一般人反而觉得那是新的开始?深圳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医师杨洪解释了这个差别。
重大的负性事件会使人陷入急性危机
他说,对死亡的恐惧会影响到每一个人,但对于一般人来说,生命结束的期限太遥远,更主要的是,我们并不能确定我们的生命何时会终止,所以都假设自己“现在”不会死;尤其对正处于青壮年人生阶段的人,对死亡还没有心理准备,更多的是告诉自己不会死,这种感觉,会抵消掉对于死亡的那种恐惧。
但向先生不同,才39岁,生命的终结就已是一件很确定的事情,死亡随时会出现在眼前,虽然艾滋病毒有可能会在身体内潜伏10年或者20年再发病,但感染者会认为,那也只不过是发病被推迟了这么些年而已,而自己会是病毒潜伏了十几二十年的那个幸运的人吗?不知道。因此,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死亡的恐惧,让向先生成为处于“急性危机期”的人。
杨洪解释,一个重大的、与生命攸关的事件、尤其是负性事件,会使人陷入急性危机状态。危机期的表现,通常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或者几个阶段:从最初的愤怒;到对事件的否认和抗争;当发现现实无法改变,就开始陷入无助,情绪反应不再那么激烈,但非常抑郁,感到万念俱灰、生不如死;如果这个无助的反应期能够度过,则会慢慢地妥协、接受现实。
对处于急性危机期的人,一般都会经历这样四个阶段;而越是对生命、对未来影响大的事件,情绪反应会越激烈,有人会在反应最激烈、或者最无助的阶段自杀,因此这是需要家人非常注意的。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