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可及和人权”,是2009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意在强调实现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的普遍可及是保护人权的当务之急。在中国,性行为,尤其是同性性行为,比之输血或卖血感染艾滋病,更易遭受人们的道德歧视。与此同时,反对艾滋歧视的抗争在中国也从未间断。

  11月30日,周万椿来到南京医科大学,作了一场关于艾滋病的演讲。周是一名艾滋病感染者,也是联合国“积极对话”项目30名志愿者之一。

为健康 请关注艾滋病

  周万椿是被国际抗艾组织“玛丽斯特普”南京项目官员陈晓东拉来作这个演讲的。选在南京医科大学的目的,是陈晓东希望这些学生从医后,能消除偏见接待患普通疾病的艾滋病人,而不是让他们去艾滋病定点医院。

  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周万椿一直让现场保持着欢乐气氛。这个已有14年感染史的男人并没有过多描述病情和心路历程,而更热衷于跟大家分享目前的生活:比如,他每天早晨会用半小时来护肤;最担心不是体内的病毒,而是脱发,因为这会让自己不帅;他会骑自行车穿过苏州城去吃一份美味的面条……

  演讲结束,有学生站起来对他说:“我可以抱你吗?”他们拥抱了一下,然后又一下。现场一片热烈的掌声。

  周万椿说,尽管这样的场景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来说依然比较少见,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在艾滋病迅速发展的中国,越来越多民众开始表示出对他们的宽容和理解。

  艾滋回归疾病本质

  “我就是想告诉所有人,我们(这个群体)就是普通人群。”宣讲结束后,周万椿解释了自己选择这种演讲方式的原因。他说,他希望人们不要把目光停留在“艾滋病”三个字上,而是回归到疾病本质。“我们只是比别人多一种病毒而已。”

  周万椿是血友病患者,从小就靠输血维持生命。1995年,在一次输血事故中,他感染上了艾滋病毒。他的这种感染方式,也是艾滋病在中国传播路线中唯一特殊的途径—中国存在大量通过非法卖血或输血感染艾滋病的群体。

  在中国,经检测发现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是32万人,但根据中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规划署与世界卫生组织等的联合评价结果,截至2009年底,中国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

  过去几年间,非法卖血或输血感染艾滋病,一直是中国艾滋病疫情被世界关注的重点。但联合国艾滋规划署2009年的报告,揭示了艾滋病疫情不为人所知的新趋势。报告显示,男男性行为人群已成为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上升最快的人群,2009年男男性行为导致HIV感染高达32%。而在2007年和2004年,这一数据分别为12%和不到1%。

  这个数据同样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注意。在联合国艾滋规划署新闻发布会上,面对外国记者“是否会对同性恋人群采取一定措施”的发问,卫生部部长陈竺用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来回应。他说,同性话题在现在的中国并不是禁忌,只是因为它涉及到性行为,涉及到防控方面的知识传播,也涉及到社会能否进一步消除歧视,因此并没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这需要政府和民间组织更多的合作和宣传。

  与此同时,90后的男男同性人群成为了各抗艾组织的重点宣传对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NGO工作者说,根据他们的调查,90后的男男同性者中很多人的安全意识十分淡薄。陈晓东告诉记者,他甚至见过十七八岁通过性行为感染上HIV病毒的青少年。

  反艾滋歧视的努力

  周万椿在苏州有一个阳光互助小组,同组都是跟他一样的HIV检测呈阳性反应的人,周万椿为他们做心理辅导,以让他们尽快走出绝望情绪,但他从不主动询问他们的感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