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当天,“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仪式在江苏省南京市、贵州省贵阳市、甘肃省兰州市同时举办,标志着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在全国组织开展的“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正式拉开帷幕。
清除艾滋病的道德歧视
仅仅在四天前,也就是12月1日,“国际艾滋病日”的“盛况”在笔者脑海中的记忆依然清晰。现在仍然可以回忆起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关于“国际艾滋病日”的空前报道;也可以回想起当日小至大专院校为“国际艾滋病日”举办签名活动,大至联合国卫生组织为今年的“国际艾滋病日”所做的大量工作。各商业组织亦是积极行动,不管是出于真心也好,宣传造作也罢,总之,“搜狐公益活动”等等,毕竟都高调的呈现在了社会舆论与公众的眼前。
而在四天后的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亦如约而至,虽然没有与四天前“国际艾滋病日“相媲美的盛况,但在12月5日的媒体宣传高地上还是占有了一席之地。
“留守儿童”“艾滋病患者”“空巢老人”……诸如此类的社会群体,总是会时不时的牵动我们敏感的神经。古之贤人孟子有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国家财政的富足,经济的繁荣,政治的清明,这些都可以反映出当局政府的努力和政绩,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的生活状况,底层百姓的经济情况,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才可以更加从本质上说明一个政府的合格与否。
20世纪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存在即合理”,我国在改革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原来没有出现过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出现的同时,将不可避免的滋生出诸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群体。在这些问题、这些社会群体出现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有所行动?执政者是否也该积极采取措施,让更多的人分享到改革所带来的福利。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在平日高调的向公众告白道“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或是在特定宣传日的“大行动”,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改善特定社会群体的生存状况定将会是一个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过程,我们切不可“一天打渔,三天晒网”。政府更应转变自身职能与意识,从体制、机制上改变现有的尴尬处境,形成一个针对这部分社会群体的长期性的福利机制。
“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先秦法家代表人韩非,在其《韩非子·喻老》中说道。“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艾滋病患者”……都不应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漏洞,更不该为社会大众舆论所遗忘。不然,为人所诟病的又岂止是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推荐阅读>>>为什么有些猴子不得艾滋
关注艾滋病 关爱生命>>>
(实习编辑:吴春丽)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