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高危人群干预队参加与娱乐场所服务人员面对面的教育活动,发现该人群预防艾滋病知识比较匮乏,“高干”工作也面临新的课题。

  新闻背景:在中山,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经常深入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吸毒者等人群,发放安全套,与他们亲切交谈。他们是活跃在遏制艾滋病流行传播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艾滋病同性恋患者的生存

  日前,记者跟随我市的高危行为干预队(简称高干队)成员,参与了一次特别的健康教育。

  “医生,接吻会不会感染艾滋病?”、“怎样才知道得了艾滋病?”5月10日下午,在古镇镇一酒店会议室,来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古镇镇防保所高干队的成员,正对酒店的服务员进行健康教育。偌大的会议室中,坐满了该酒店200多名女服务员。

  现场: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缺乏

  2006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对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这部分人的“用套率”只有77.3%,这不得不引起大家对这个领域的关注。

  下午3点钟,当高干队的成员来到该酒店时,200多人把会议室坐得密密麻麻的,在进行了常规的健康讲座之后,医生表示可以自由发问。这时候,会场沉默了。

  讲课的舒医生,来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见此情景,他赶紧从讲台上走到了人群当中,与一些比较活跃的女生聊了起来。而来自古镇防保所的苏医生,也与一些女服务员攀谈起来。在医生的调动下,会场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医生,接吻会不会得艾滋病呀?”“医生,要是两个人一起吃饭,会不会得艾滋病呀?”“医生,同处一桑拿室中,会不会被传染呢?”随着医生给予回答,女生们提问的问题多了起来,而问题也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敏感。

  站在人群中的舒医生,在与会者的要求下,模拟示范指导安全套的使用。“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是对于这一属于高危人群的群体,这是最好的预防方式。”舒医生告诉记者。在女生们的要求下,舒医生又对一些更为敏感的行为进行了健康教育。

  下午5点钟左右,健康教育讲座结束了。听课的女服务员纷纷散去。这时,又一个看起来不到20岁的小姑娘走了过来,小声地说:“医生,我想问你一些问题。”

  “高干”队员向高危人群发放的宣传资料。文智诚 摄

  现状:“高干”工作开展艰难

  这边,舒医生忙着与一些女生聊天。那边,古镇防保所的苏明照则忙于派发安全套。带来的一箱安全套很快派光了。“高危行为的干预,并没有那么乐观。”苏明照无奈地告诉记者。

  1999年,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开始走入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吸毒人群,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干预;2005年,各镇区成立“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自2005年成为高干队一员,苏明照已经成了古镇镇多所发廊的“常客”了。

  每天下午三、四点,正是发廊生意清淡的时候,却是苏明照和他同事最忙碌的时候。主动前往各个发廊,面对面与发廊的工作人员聊天,传授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是苏明照等人的工作。

  万事开头难。与发廊工作人员打交道的最初,是苏明照等人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都不敢说去那里传授什么‘防艾’知识。先和她们聊天,派发传单,直到混得脸熟了,取得信任了,才能慢慢派发安全套、把一些‘防艾’知识传授给她们。”由于对艾滋病知识了解匮乏,一些“发廊女”总觉得自己不会得上艾滋病,也把苏明照等人的好意,当成了恶意。“最初,很多发廊店拒绝我们进去,也不和我们聊天。觉得我们说艾滋病,是一件很晦气的事情。”

  在一些工地,苏明照也遇到不少“防艾”盲区。“建筑工地,聚集着大量外来工。由于背井离乡,他们也有生理上的需求。可是,他们却不懂得保护自己。”苏明照无奈地说。

  两年的努力,苏明照表示,工作成效还是有的。“越是消费层次越低的娱乐场所,对于艾滋病的知晓率就越低,这一块的干预就越艰难。”

  对于以后的发展,苏明照仍然表示了乐观。“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参与到‘高干队’工作中,对高危人群干预的力度越来越大,相信这一点,我们会做得越来越好,也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