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心脏疾病,很多人会想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或是心事重重的中年人。

  的确,除了先天因素之外,人们一般认为心脏疾病很少会降临到青少年身上。然而,有专家指出:“心脏病未必就是老年病,每个人都有患上心脏病的可能,这不分年龄、性别和种族。”

  事实上,近年来,校园中已频频传出学生因心脏病晕厥的新闻,而由此造成的学生猝死事件更是每每成为重大社会新闻,学校、家长成为各方责难的焦点。

  2008年11月26日,浙江省临安市小学六年级学生王某餐后在教室中突然晕厥,脸色发白,急送医院救治无效死亡。医院诊断为心源性猝死。

  2009年9月23日,广州市某中学一名男生在课间操后猝死,死因不明。 2009年10月12日,杭州萧山区某中学体育尖子小单在训练中突然晕倒,被发现后马上送往医院抢救,3小时后这个年轻的生命离开了人世。医生诊断为心源性猝死。

  运动猝死,多因先天不足 校园里的猝死案例,多发生在跑步、打篮球、排球和踢足球等运动剧烈的体育项目中,即运动猝死。运动猝死的青少年大多数有先天性心脏疾患,但因平时身体多无异样,多数病人毫不知情。

  运动是这些先天性心脏疾病病人猝死的诱因。因为运动后,人的心跳加速,血液流入冠状动脉的时间变短,而冠状动脉痉挛可能引发猝死。

  另外,少数猝死也可能发生在毫无诱因的时刻或不剧烈的运动后。 家族病史勿忽视 猝死听上去很可怕,但爱动爱跳的青少年也不用过于惊慌。

  若存在心脏病家族史,须提高重视;若亲属中存在夭折的情况,或本人平时有胸闷、心慌等症状,建议去医院作心血管方面的检查,以判定有无先天性异常。

  如果真有问题,应听从医生的建议,避免强度大的运动。 有的病人在发病前可能有短暂的心绞痛或头晕、心慌、恶心、胸闷、浑身无力等表现。一旦在运动中出现这些情况,须遵从身体的需要,终止运动,进行休息。

  “心力”,不该过早地透支 青少年因心脏问题猝死,除上述遗传因素过外,还与饮食、环境、心里等因素有关。

  例如:课业繁重,心里压力大,不少学生出现焦虑、失眠;缺乏适当的锻炼,存在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体型偏胖或偏瘦;还有些学生早早就学会抽烟酗酒,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彻夜不眠。

  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心脏疾病向年轻化发展。青少年因长时间上网而在网吧猝死的例子更是常见于报端。

  因此,老师和家长应该让青少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状态,避免某些因素造成其过度“用心”,不给他们明媚的清纯抹上阴影。 学校等公共场所应具备急救设备 对于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时间就是生命,抢救时间每延迟1分钟,存活率即下降10%,若能在4~6分钟内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就能挽回许多年轻的生命。

  因此,在学校等公共场所配备相关的急救设备十分必要,如“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举例来说,为改善心源性猝死学生的生存率,美国俄亥俄州为州内每个学校都安装了AED,共计6844台,两年时间就有12名学生因此获救。

  目前我国配备AED的学校还较少。校园及有条件的家庭还是应该配备这样的仪器,以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心脏“隐形炸弹”,让悲剧远离。

(实习编辑: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