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连续“突袭”年轻人

  不良生活方式是“首犯”

  “中招”患者中,不仅有被气候弄得措手不及的老年病号,也夹杂着不少年轻面孔。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最近更是连续收治了3名年仅27、28和29岁的男性冠心病急性心梗患者,幸亏救治及时,避免了随时可能的猝死危险。该院心内科齐向前教授对此表示,长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以及吸烟、酗酒、肥胖、过劳等因素均可致冠心病、心肌梗死患病率节节上升,乃至心源性猝死率增高,而这些重要危险因素在年轻人中同样普遍存在。年轻人必须改变不良生活方式,20多岁的人特别是有高危因素者要坚持定期到正规医院体检,必要时需做心脏专业检查。

  据齐向前介绍,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属于冠心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很容易发生猝死。冠心病一般男性40至45岁、女性55岁以上多发,但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明显上升,急性心梗发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在医院收治的心梗患者中,中青年已经占到4%以上,30岁左右的心梗病人不少见。

  “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年轻人患冠心病甚至引发急性心梗乃至猝死的主要原因。”齐向前表示,引发冠心病并最终造成心梗的因素有许多,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肥胖及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均为高危人群,长期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酗酒也是引发冠心病的直接诱因,而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在年轻人中普遍存在,如前述的三位患者之一的小叶是某银行的客户经理,近一段时间因工作业绩不佳精神压力很大,又不愿向周围人述说,而熬夜和吸烟量较平时增加许多,一次应酬中大量饮酒后突发心梗被送到医院,另外两人的部分病史也有与其相似之处:如大量吸烟、过量饮酒、常熬夜、喜欢吃肉、不爱运动等等。此外,有些冠心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加之年轻人平时对自身健康状况重视不够,出现不适时也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好,扛一扛就过去了”,结果导致严重后果。

  齐向前提醒说,从年轻时就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应尽快改变不良习惯,注意控制体重、合理膳食、戒烟忌酒、生活规律、避免长期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等。建议年轻人也要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高危人群尤应注意,必要时进行心脏专科检查。一旦出现胸痛、胸闷,尤其在劳累、运动后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

  “白骨精”

  敲响护“心”钟

  “白骨精”是人们对“白领+骨干+精英”人群的简称。这类人群一般平均年龄在32至40岁之间,在单位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其高收入和体面的职位常令人们羡慕不已。但记者在对该群体部分人员随机采访中发现,光环背后,“白骨精”们为此也付出了很大代价。一些受访者说,他们每天都工作在高强度高压力下,很容易疲劳、烦躁,有时会感觉胸口发闷、心慌……甚至有的人到医院做心电图等检查,被诊断为心脏病,医生告诫若再不及时控制治疗,可能会引发猝死。

  “三四十岁的青壮年人得冠心病,这个现象不少见。”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齐向前教授告诉记者,近年我国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年均递增20%,且年轻化明显,50岁以下中青年人约占三成左右,其中“白骨精”人群不在少数。因近一年来经济不景气及职场竞争激烈,“白骨精”们集吸办公室二手烟、工作压力大、缺乏足够运动、睡眠不足、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导致冠心病的重要诱因于一身,不可避免地成为“新兴”的心血管病猝死高危人群,急性心梗患者中约三分之一的人甚至来不及到医院便已死亡。齐向前对此特别提醒,中青年人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适当运动、戒烟忌酒、合理膳食等良好生活习惯。他同时开出保健处方:

  戒烟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有数据证明,戒烟1年后冠心病的危险性下降50%;戒烟15年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和不吸烟者相比差别不大。

  合理膳食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高盐及油炸食品,远离饼干、薯片等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可适当多吃葡萄、柚子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菠菜、芹菜、空心菜等高纤维蔬菜以及深海鱼等。

  坚持运动控制腰围久坐对健康不利,应结合自身情况每天适当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等,可有效控制体重,并减少向心性肥胖。

  保持平和心态经常高度紧张的工作状况会不断刺激人的交感神经,若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交感神经太过兴奋,会导致心脏负担加大。因工作压力高于常人,“白骨精”患心脏病的风险较一般人高68%。因此要适度宣泄、随时为自己减压,注意生活节奏和内容的调整,可有助预防心血管疾病。

(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