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是伴随着冬冷天气而来的最可怕的杀手,但心肌梗塞并非一日造成,不少人不知道自己患有这种疾病,第一次病发可能就是最后一次发作,根本来不及反应。

  医师建议,男性40岁,女性50岁以后,如果平时有不明显的胸痛毛病,最好能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如果发现冠状动脉有硬化的现象,平时就要避开脂肪丰富的食物,多做运动,尽量不要抽烟;肥胖者更应设法减轻体重。

  近年来心肌梗塞患者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又以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胆固醇等老病号是为高危险群。心肌梗塞通常是在起床后的两、三小时之内最容易发生,若能立即把患者送往医院救治,救活及康复的机会较高。

  心脏科医师表示:心肌梗塞懂得发作症状包括胸痛、有压迫和窒息的感觉持续半小时以上,病人常因心脏衰竭和严重的心律不齐等并发症死亡。

  狭心症与心肌梗塞一样有胸痛现象,医师指出:狭心症是暂时性的血液阻断,通常胸痛程度较轻,且最多持续20分钟后消失。而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所致,胸痛程度较剧烈,切疼痛持续超过20分钟以上,即使休息以后仍无法缓解,还伴发出冷汗虚脱、胸口绞痛、呼吸困难、脸色苍白、休克等急性病症,有生命危险,必须即刻就医。

  一般来说,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在医师的警告下,大部分知道要随身带硝化甘油含片,一有胸痛后马上服用,往往能在千钧一发中挽回一条宝贵的生命,并有余裕就医治疗。

  此外,百年老药阿司匹林除了基本的镇热解痛功能外,还有预防血栓的效果,有很多医师开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来防止高危险群患者血管阻塞,引发心肌梗塞。医师建议,病人应在医师的专业咨询下使用阿司匹林,计量一天一颗100毫克,千万不要乱买阿司匹林自我保健,或是买一大堆血管通的不知名产品来服用。

  心肌梗死预防保健

  近20年来,由于加强监护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从30%左右降低至10%以下。但再梗死或多次梗死的患者增多,成为心肌梗死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除在急性期应积极治疗外,还应加强心肌梗死后的康复和二级预防,以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工作能力。心肌梗塞后二级预防包括:

  1.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卫生宣传教育,使患者和家属对本病有所认识,了解各种防治措施的意义,使之减少对疾病的顾虑,在防治中能积极予以配合。

  2.安排合理膳食,以降低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体重超重者要限制总热量。经膳食调整3个月后,血脂水平仍明显异常者,可针对血脂异常特点,选用血脂调节剂。

  3.吸烟者应力劝戒除。吸烟不光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也是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再梗死的危险因素。心肌梗死后恢复的患者,继续吸烟者再梗死发生率大约为不吸烟或吸烟已戒除者的2倍。

  挪威多中心研究,在心肌梗死后17个月中,戒烟者较继续吸烟者再梗塞减少45%,在3年后,戒烟者较吸烟者心脏原因死亡及再梗死明显降低。被动吸烟与吸烟者有相同危险,故应力劝患者的亲属戒烟,患者恢复工作后最好应在无烟环境中工作。吸烟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血小板聚集,减低冠状动脉及侧支循环的储备能力。伴有高胆固醇血症者,吸烟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呈高度相关,吸烟可使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这些可能都地易诱发再梗死的原因。

  4.适当的体力活动和锻炼。可采取步行、体操、太极拳、气功等锻炼方法以增强体质。

  5.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应予以适当的控制。

  6.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不公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中,而且在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或心肌微循环中聚集等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或猝死中都起着重要作用。阿斯匹林是廉价易得的抗血小板制剂,副作用低,便于长期应用。

  7.应用β-受体阻滞剂。大量的临床试验结果证明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肌梗死后再梗死的发生率、猝死发一率、心脏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常用β受体阻滞剂有心得安、氨酰心安、美多心安等。

  8.急性心肌梗死恢复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门诊随访,观察病情,调整用药。如又再现心绞痛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防止再梗。

(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