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昨日上午8时左右,某体育场内一名晨练的男子突然晕倒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周围的人急忙打120急救电话。医生赶到时,老人已没有了脉搏。医生将这名男子送到青海红十字医院急诊科继续抢救。10时左右,当记者来到医院时,大夫还忙着给这名男子做心率复苏治疗,但最终还是没能从死神手里将他拉回来。医生诊断这名男子是突发心脏病致死的,晨练的中老年人很容易发生这类突发性的疾病。今年上半年,她值班期间,就接来了5位晨练时突然晕倒的人,以男性居多,大多数是脑出血等突发性疾病,幸运的是前面4位经过抢救后,都脱离了危险。
心源性猝死“偏爱”秋季
秋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由于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坚持服药,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积极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心肌梗死与冠心病的猝死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临床统计显示,吸烟人群、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都属于冠心病的高发人群。
发生猝死的几种原因
1.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可以迅速出现休克、昏迷,以致猝死。
2.脑出血 高血压病患者易患脑出血,出血积存在颅内,无法排出,压迫脑组织而致猝死。
3.肺栓塞 瘀血形成血栓,栓塞在肺动脉而猝死。
4.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暴饮暴食、酗酒是发病原因。造成胰脏出血坏死,外溢,发生自体消化所致。
5.哮喘 哮喘病人在某些刺激物的侵袭下,突发呼吸道强力收缩,进而不幸丧命。
6.过敏 青霉素、普鲁卡因易引起药物过敏。造成病人过敏性休克死亡。
7.猝死症候群 此病多见于年轻人(17~40岁),死前各项检查均正常。原因可能与钠离子通道代谢异常有关。
8.葡萄球菌性暴发性紫癜 临床表现为在呼吸道感染康复过程中,突然发生病情恶化,病人多死于中毒性休克。
9.毒品,某些药品过量,也易造成猝死。
10.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前者最常见,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为多见,少见有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低血钾、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及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脱垂综合征药物、电解质紊乱等所致长Q-T综合征等。
突发猝死 现场如何急救?
心脏性猝死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有的出现抽搐;呼吸迅速变得不规则,呈叹息状,随之呼吸停止;这时脉搏摸不到,用耳朵贴在左胸前区也听不到心跳;病人两眼瞳孔随后很快散大,用手电光线照射也不见瞳孔缩小。心脏性猝死发生突然,常常使人措手不及,所以专等医生来救和或送往医院去救,都会耽误最宝贵的抢救时机。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的真实涵义,就是要立即开展现场急救。
心源性猝死常使人措手不及,需要立即开展急救。心脏发生心室纤颤时,利用电击除颤当然最为理想,但在现场是不可能有这类抢救器械的。我们可以“赤手空拳”地除颤,手握空心拳头,在病人心前区捶击2次,如无反应,则可再捶击2-3次。
对于刚刚发生室颤的心脏,胸前区播击有较好的除颤效果,可以使室颤消除而重新出现心脏跳动。必须注意,要及早采用,在用耳朵听不到心跳瞬息间的一分钟内,实施拳击除颤效果最好。
如果拳击后,仍然听不到心跳,就要改作胸外心脏挤压;呼吸停止者,再进行口对口吹气,以维持血液循环,恢复呼吸。心脏挤压使心脏复跳。心脏停跳后,要使心脏恢复跳动以维持血液循环,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心脏挤压。通过外力使心脏被动保持血液循环。
秋季防猝死
稳定情绪 减轻心理压力
1.注意心血管疾病的“魔鬼时间”。从凌晨到上午10点这段时间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时段,被称为“魔鬼时间”。建议年轻人注意不能常熬夜,老年人要学会“赖床”,醒后尽量在床上躺一会儿。
2.室内外温差别太大。炎炎夏日不能贪凉,室内温度要合适,要避免血管突然收缩导致心源性猝死。
3.选择清淡饮食。一方面可保持合理体重,因为体重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相关因素;另一方面增加粗纤维和水果蔬菜摄入量,保持大便通畅,对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便秘是猝死重要诱因。
4.戒烟限酒。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戒烟限酒是最好预防手段。
5.保持良好心态。持续过大的心理压力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应尽量保持平和心态,通过各种方式自我调节和放松。
6.清楚掌握家庭周边医疗机构分布情况,以便及时获得急救。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外出时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也应随身携带写有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联系电话、病史的急救卡。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李杏)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