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最严重的心血管病之一,发病率、死亡率、致死率都很高,近年来不仅发病继续增多,而且还呈现低龄化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在最近国家公布的各类医保都必须覆盖的6种最严重的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紧随肿瘤之后,名列第二。“脱贫致富三五年,一场大病回从前”,正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真实写照。
仔细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规律可以看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一年之中冬季多,二是一天之中早晨多。其实一百多年前,学者们已经观察到心肌梗死的季节性和时辰性规律了。上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开展的全球性“莫尼卡”研究,在北京74万自然人群的检测中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与气温呈明显的逆相关,即气温越低,发病率越高。
近来北京安贞医院对一组连续两年共58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发现,其中男性428例,女性152例,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发病226例,占全年39%。其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组中,春、夏、秋三季8个月的月平均发病为23例,而冬季4个月的月平均发病为33例,冬季比其他三季的月平均发病人数增高43%。研究还发现,急性心梗发病还与时辰有关,尤其在60岁以上老年组中更明显,早上5至6时,发病率最低;7至8时是5至6时的2倍;8至9时是5至6时的3.1倍,与美国学者报告的约40%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在上午这个“魔鬼时段”基本一致。
天人合一造成这种季节和时辰规律简单地说,上述是“天人合一”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反映。天气寒冷,气温下降,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并使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纤溶活性下降,血液处于高凝低溶状态,同时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黏度增加,易于形成动脉血栓。在清晨,由于生物钟效应,随着太阳升起,大脑思维开始活跃,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血中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及皮质激素浓度升高,体内生理代谢增强,综合一系列变化,使心脑局部血管狭窄及缺血加重,并促使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损伤或破裂,造成动脉血栓形成,使血管堵塞。
面对心梗一两预防胜过一磅治疗老年人因生理机能下降,代偿能力减退,加上原有病变,使冷天及清晨的不利影响如雪上加霜,表现得更加明显。
那么,怎么预防呢?就整个人群心血管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上升而言,这个预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十分复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须从小抓起,从教育抓起,持之以恒,几十年才能见效。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是“起源于少年,根植于青年,发展在中年,发病在老年”的慢性病理过程,等到“瓜熟蒂落”时才抓,为时已晚。据国际经验,最重要的是控制以下9种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缺少蔬菜水果、紧张心理和酗酒。但对于冬季清晨发病率猛增40%的“额外高峰”来说,则是完全可以有效预防的,可以用“一两预防胜过一磅治疗”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来预防冬天早晨的发病高峰,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想想每一例的急性心肌梗死都使病人受罪,亲人流泪,甚至家庭破碎,还带上几万的花费,这样看来,“预防为主”是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了。
“冬季高峰”预防关键是三个“补”
一是补营养。中医自古以来就强调入冬要“秋补”、“冬补”,就是未雨绸缪。营养好,体质好,就不怕冷。补法中以炖补为佳,不用煎、炒、烹炸,用的油盐少,炖补时间长,有利于营养消化吸收,而且炖补可以加入适当药材,以增强疗效,在精心配制中使“食疗、药疗、心疗”和“营养、美味、文化”有机融合成有中国特色的补品。其中萝卜羊肉汤就是冬补绝配,羊肉脂肪少,蛋白质比例比猪、牛、鸡、兔高,有最佳的“蛋白质热动力效应”,吃后周身暖和,身体不怕冷。
二是补热量。这是指做好头、手、足保暖,防止热量散发。冬天在室外,身体热量有40%是由头部散发,老人外出,要准备好帽子、围巾、口罩,最好穿两双袜子,因为寒由脚下生。足部受寒会立即反射到咽喉部及内脏小血管收缩,使抵抗力下降。动物实验鸡的研究表明:鸡的体温高,不易患感冒,但把鸡的双足泡在冰水中10分钟,鸡很快染上感冒,冬天常用热水泡手泡脚,可扩张咽喉及内脏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抵抗力。
三是补水分。充足的水分可防止血液浓缩和黏稠,改善外周循环,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很关键。研究表明:充足的水分能防高寒地带手足冻伤,防夏天的高温中暑,能预防多种疾病。一天喝8杯左右的水,每天保持尿量约1500毫升,尿色淡黄。简单的方法是看晨尿,深黄色则表示缺水。
“清晨高峰”预防关键是三个“一”
一是醒来一杯水。经过一夜睡眠,通过呼吸、不易性出汗、排尿等会失去约500毫升水,清晨醒来,血液处于浓缩状态,应立即补水。
二是晨起一次药。人清醒后,交感神经会很快兴奋起来,要及时服当天的第一次药,以阻断交感神经兴奋。空腹服药,15分钟内就会起作用。
三是记住一句话。记住什么话呢?就是“老人要过慢生活”。起居、饮食、活动、上下楼、做事……一切都要慢一些,千万别着急。起床要“三个半分钟”,白天要“三个半小时”。“三个半分钟”是指: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而是要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慢慢起来坐半分钟;再将两条腿下垂在床沿边等半分钟,然后再站起来走动。“三个半小时”是指:每天早上起来活动半小时;中午睡上半小时;晚上步行半小时。
金庸先生特别提倡慢生活,说他自己“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结果是著作等身。一位国外政要,一次听汇报,勃然大怒,15分钟后胸痛倒地,5个小时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总之,只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播种健康,珍爱生命,就可以大大减少冬晨“魔鬼时段”的危害,做到生活方式文明,生命之树常青!
(实习编辑:李杏)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