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人们对血脂异常即高血脂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空腹阶段,到医院化验血脂时,也一般是在清晨空腹状态下完成测定的。

  多年来,人们对血脂异常即高血脂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空腹阶段,到医院化验血脂时,也一般是在清晨空腹状态下完成测定的。其实,人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16~18小时)都处于餐后状态,早在70年代美国康耐尔大学营养系主任泽弗·史密斯教授等人就提出“餐后阶段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时期”这一论断,但一直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餐后高血脂是进餐后人体血液中的脂类物质总量或部分高出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理状态。

  高血脂对身体非常有害,常被人们称之为“无声的杀手”。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使血流变慢,并可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聚集增大,可导致血管狭窄,严重时堵塞血管、血流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会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高血脂还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火,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与癌症的发病也有关联。

  有文献报道,在健康人群中存在餐后高脂血症,它不仅损害正常人的血管内皮功能,而且会加重已有血管内皮的损伤。餐后甘油三酯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强度独立并高于空腹甘油三酯水平,餐后高血脂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并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血栓形成。近期一系列研究证实,餐后高血脂症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有研究对受试者进行脂肪餐负荷试验,并动态观测餐前及餐后8小时内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排除了年龄、性别、基础代谢率(BMI)及吸烟等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混杂影响后,餐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冠心病仍呈显著正相关。

  餐后高血脂症对健康的危害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那么,哪些人需查餐后血脂呢?如何发现餐后高甘油三脂血症呢?一般认为,对血脂正常的中年以上人群,特别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应检测餐后血脂。通常是让病人吃高脂肪餐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抽血,化验甘油三酯浓度。根据血脂水平判断餐后是否增高。目前脂肪餐无标准配方且无评价餐后高血脂的标准,国内一般以餐后6小时甘油三酯仍高于空腹水平,作为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诊断标准。

  对餐后高血脂应及早预防,防治结合;重点在防,无病防病,有病防进展。科学家们正不断致力于寻求能有效控制餐后高血脂症的方法,主要是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善以及影响因素的控制:定期检查身体;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工作压力,戒烟限酒,多做运动;调整饮食习惯,少吃肥肉,少吃煎炸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建议多吃白肉,如鸡、鱼;煮食宜用植物油,少吃如汉堡包类的快餐;蔬菜类中如大蒜、灵芝、香茹、韭菜等,都有减低血脂的作用,不过,必须长期坚持,才有效果。

  其次是药物治疗,目前已有资料表明,贝特类、他汀类、烟酸和ω-3脂肪酸等药物可有效降低患者餐后血脂代谢异常,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其中,苯扎贝特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苯扎贝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干预试验(BECAIT),在年轻心肌梗死后患者中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经5年观察,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少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对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的患者尤为适合。

  • 蔬菜中的“降脂大将”
  • 心脏病变都写在“脸”上
  • 高血压 饮茶亦有道!
  • 健康心脏 走好这七步!
  • 家里自测血压诀窍多
  • 高血压患者不能吃的食物
  • 高血压治疗 75%不规范
  • 看我如何远离高血压?
  • 心梗患者的“家居宝典”
  • 警惕!感冒会引起心肌炎
     

 更多心血管疾病知识尽在>>>中国第一心血管疾病门户

(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