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高血脂,许多人并不在意,有的人认为这是“富贵病”,很多人都有,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然而,值得警惕的是,被医学界称为“隐形杀手”和冠心病“元凶”的高血脂,并没有因为人们对它的漠视而停止侵害健康的脚步。
名词解释“高血脂”
血脂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其中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高血脂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指血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高血脂症的主要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众多的相关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致命性疾病就是冠心病。此外,高血脂症也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导致高血脂的六大因素
一般来说,人体血管表面的上皮细胞对血管有“密封”的作用,血脂无法进入血管壁。那到底是何方神圣帮助血脂突破这重屏障,侵入血管壁的呢?对此,医学界经过了多年研究,归纳出以下六大危险因素。
吸烟吸烟已被证实为导致高血脂的头号危险因素。因为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逐渐损伤血管的上皮细胞,使上皮细胞间的缝隙增大。这样一来,血脂随血液流经这段血管时,就会像水中的泥沙一样通过上皮细胞的缝隙,在血管壁内沉积形成血栓。
高血压血压过高,使血管上皮细胞长期受到高压冲击,发生变性、功能减退,从而让血脂伺机进入血管壁。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血脂。它能够在血管壁内外自由往来,因此可以把已在血管壁中沉积的血脂重新“搬”出来,逆转血脂在血管壁中沉积的过程。但遗传因素和生活习惯都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有影响,比如吸烟、缺乏运动就会使其含量减少。
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如果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直系亲属中男性发病早于55岁,女性早于65岁),很有可能其本人基因上也有缺陷,天生血管内壁功能不好,同样有可能导致高血脂。
糖尿病糖尿病对血管壁上皮细胞的危害与冠心病相当,同样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年龄血管上皮细胞的功能也会随年龄渐长而退化,当男性超过45岁、女性超过55岁,就要注意积极防治高血脂。
如何防治高血脂
发现高血脂血后,首先应进行饮食调整、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对上述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药物治疗。具体包括:
1.限制高脂肪食品:严格选择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制品、瘦肉、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可以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不过,不能片面强调限制高脂肪的摄入,因为一些必需脂肪酸的摄入对身体是有益的。适量地摄入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控制饱和脂肪酸)的饮食是合理的。各种植物油类,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均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动物油类,如猪油、羊油、牛油则主要含饱和脂肪酸。食物的胆固醇全部来自动物油食品,蛋黄、动物内脏、鱼子和脑等,含胆固醇较高,应忌用或少用。
2.改变做菜方式:做菜少放油,尽量以蒸、煮、凉拌为主。少吃煎炸食品。
3.限制甜食:糖可在肝脏中转化为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浓度增高,所以应限制甜食的摄入。
4.减轻体重:对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以每月减重1-2公斤为宜。降体重时的饮食原则是低脂肪、低糖、足够的蛋白质。
5.加强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体力活动不仅能增加热能的消耗,而且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提高体内某些酶,尤其是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利于甘油三酯的运输和分解,从而降低血中的脂质。
6.戒烟,少饮酒:适量饮酒,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因此,适量饮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下降。酗酒或长期饮酒,则可以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增高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因此,中年人还是不饮酒为好。嗜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呈正比。
7.避免过度紧张:情绪紧张、过度兴奋,可以引起血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凡有这种情况,可以应用小剂量的镇静剂(遵医嘱)。
8.药物治疗:通过上述方法仍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患者应加用药物治疗。药物的选择请在咨询专业医生之后,由医生根据具体病因、病情做出选择。
(实习编辑:李杏)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