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常被人们与大鱼大肉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因此,也有人将血脂偏高称作“富贵病”。但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看来,血脂问题并非全是饮食导致,对于血脂,人们存在太多误区,而这可能会大大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血脂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不可忽视的危害;而心脑血管疾病,正在以每年超过300万人的速度夺去我国居民的生命。此外,因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致残,进而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的负担同样非常沉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高胆固醇状况在中国还不普遍,而如今,不到40岁肚子上就挂起游泳圈的人已经比比皆是,高胆固醇、血脂异常的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我国血脂异常患者已达到2.2亿,但公众对其却存在低知晓率、低检测率和低达标率的“三低”状况。高危和极高危患者能够降至1.8毫摩尔/升(70毫克/分升)理想值的更是非常少,但恰恰是这一群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
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磷脂等类脂。而胆固醇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俗称“好”胆固醇)之分。其中,“坏”胆固醇升高危害最大,它会在血管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不断增大,使动脉逐渐狭窄甚至阻塞,就会引起心绞痛、心肌缺血、脑梗死、脑软化等病。如果这些斑块突然破裂脱落,更会迅速堵塞血管,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俨然一枚枚埋在人们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血脂中会引起严重危害的主要是“坏”胆固醇过高,而与甘油三酯和“好”胆固醇关系不大。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显示,甘油三酯的增加未显示与冠心病、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相对风险增加相关。
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要目标是降低“坏”胆固醇水平,实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这并非仅靠控制饮食就能达到。事实上,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高胆固醇血症的基础,包括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体力活动和控制体重。但某些高危者因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高或同时存在多项危险因素,则需要进行药物降脂治疗。特别是已经出现血脂异常的患者,如果靠调整生活方式3个月仍不能有效控制的,就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目前,医学界公认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主导药物,而且全球患者20年左右的用药经验证实了其疗效和安全性。只是如今人们对药物的接受度不高,这将大大增加中风风险。
苹果、洋葱、大杏仁
降脂有三宝
血脂高,不全是吃出来的毛病。比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代谢出现问题,也会引发高脂血症。不过,适当多吃有助降血脂的食物,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苹果。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吃75克苹果干的妇女,一年后总胆固醇水平会降低14%,“坏胆固醇”降低23%,而“好胆固醇”能提高4%。美国注册营养师杰西卡·夏皮罗博士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苹果肉中的果胶,犹如一把“天然牙刷”,可以清除血管中的胆固醇。
洋葱。它在国外被誉为“菜中皇后”。美国哈佛医学院心脏科教授克多·格尔威治曾指出,每天生吃半个洋葱,或喝等量的洋葱汁,可增加心脏病人约30%的“好胆固醇”的含量,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大杏仁。美国洛马林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大杏仁有降低“坏胆固醇”的作用。胆固醇高的人每天吃20个大杏仁,持续一段时间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水平会下降9.4%,且体重不会增加。
此外,豆制品、三文鱼、花生等食物,也都被认为是有助于血脂健康的食物,可在坚持低糖、低盐、低脂饮食的同时,适当多吃点。
血脂达标因人而异
不少人拿到血脂化验单,第一眼会看有没有显示偏高或偏低的箭头。如果什么都没有,多半会长出一口气。事实上,血脂有着非常明显的个体化差异,不同人的“正常值”是不一样的。
能反映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的血脂指标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常,最关键的LDL-C的理想水平被认为要低于3.12毫摩尔/升。不过,这些化验单上默认的“正常值”,只是针对没有心血管及相关疾病的普通人群而言的。一个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越高,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的目标值则越低。如果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中风、慢性肾病,或是符合男性年龄≥45岁、女性≥55岁、肥胖、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在男性一级亲属中<55岁发生冠心病;女性一级亲属中<65岁发生冠心病)等条件,就应该将3.12毫摩尔/升的参考理想值相应下调。
另外,现在人们太重视甘油三酯的数值,其实,导致甘油三酯偏高的原因很多,比如早上吃了过油的东西就会使其指标突增。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数值,并不会因为外界干预轻易发生变化,在指导人们如何调整治疗方面,作用也并不大。有些人在抽血时,发现血液中油脂很多,就以为自己高血脂了。这是一个误区。“一管血半管油”的情况只能说明血中油脂很多,有可能是饮食造成的甘油三酯升高所致,不能轻易地将其与高胆固醇血症挂钩。▲
4类人最易中招
有人将高脂血症称作“隐形杀手”,因为它没有预警信号,常悄无声息地吞噬健康乃至生命。那这是否就意味着高脂血症无法预防了呢?当然不是。被这个“杀手”盯上的人群都有着一些共同特征,从中我们便可吸取教训,提高警惕。
平日应酬太多的人。工作应酬常要大吃大喝,且饭菜得是大鱼大肉,酒要喝到宾主尽兴。所有这些都是维持血脂健康的大忌。四十几岁就大腹便便的所谓“成功人士”,很多便是从应酬酒桌,迈向高脂血症患病人群的。
喜食动物内脏的人。动物内脏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如100克猪脑的胆固醇含量就高达2000毫克,比美国心脏学会建议的每天300毫克多了近7倍;100克猪肝中含胆固醇368毫克,也已经超过了每日推荐的摄取量。
不爱运动的人。现在的办公室一族,出入有汽车,上楼有电梯,平日所有事务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就好了,走路、运动似乎成了没必要的事。然而,对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来说,坚持运动却是很好的方式之一。
嗜酒的人。如每天都要喝半斤白酒的人。因为饮酒过多容易造成热能过剩而导致肥胖;酒精经过转化后,可能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所以,高脂血症病人最好戒酒。
瘦人不会高血脂?血稠就是血脂高?
关于高血脂的疑问
不管是关于什么疾病,海量的信息中都存在真假混杂的状态。一旦被误导,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1.瘦人就不会高血脂吗?“血脂异常专找胖子”是误区。胖瘦和血脂异常虽然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必然。它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家族史,糖尿病、肥胖、吸烟、不良饮食习惯等,此外,绝经后女性和40岁以上的男性,也都属于高危人群。由于血脂紊乱可以在相当长时间内无症状,瘦人若误认为自己与高血脂无缘,在饮食和生活方式上毫无节制,一旦出现症状就会比其他人更严重。因此,瘦人也应特别注意血脂。
2.血稠就是血脂高吗?血液黏稠度从来都不是心内科医生判定血脂问题的标准,因为它与血脂高没有直接关系,只是一个受很多因素影响的物理指标。比如,同一个人,在天冷时血液就会变稠些;血糖高的人也可能血稠。
3.控制住饮食,就能防得了高脂血症吗?如果你已经得了高脂血症,控制饮食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不是控制了饮食血脂就一定不会高了。人体内胆固醇的产生只有10%来自食物,饮食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一个体内代谢紊乱的人,只吃素食,也可能会出现胆固醇过高的问题。
4.吃保健品能调脂吗?不能。各类补品、保健品多为“食”、“健”字号,没有治疗作用。商家所用的“调血脂”一词,最多只是有助于身体保健,希望借此降脂,几乎是不可能的。
(责任编辑:李文艳)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