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血脂异常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磷脂和胆固醇等)的总称。其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是血脂的主要成分。

  常规血脂检测包括4个指标,即TC、TG、HDL-C、LDL-C。TC即为总胆固醇,它反映的是血液中胆固醇的总体水平,TG即为甘油三酯,它反映的是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总体水平,HDL—C即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即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这4个指标中,血浆TC、TG、LDL-C浓度升高会使冠心病发病危险性增加,而HDL-C又被称为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它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血浆TC、TG、LDL-C浓度降低,HDL-C浓度升高,将降低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性。所以严格地来说,人们通常所说的降血脂其实并不是十分准确,我们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希望达到的效果是使血浆TC、TG、LDL-C浓度降低,HDL-C浓度升高,而不是使所有血脂指标的浓度都降低。

  血脂异常是血液脂质代谢异常的简称,它主要是指血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过高,以及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

  由于血脂水平存在种族差异,所以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血脂异常判定标准。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人群的血脂水平低于西欧各国人群。表1是我国血脂异常判定标准。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它参与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病变恶化的全过程。近年来,随着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居民血脂异常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根据调查,目前中国血脂异常患者约1。6亿,成人患病率为18。6%。在3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约有23。5%的血胆固醇水平高于5。2mmol/L(200mg/dl)。

  2004年北京市卫生局公布了北京市民主要生活方式疾病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是2万多名6岁以上的北京市居民。结果显示,主要生活方式疾病中,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名列榜首,其他疾病按患病人数多少排列依次为: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等,患病人群仍以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

  由此可见,血脂异常具有相当高的发病率。因而,采取合适手段降低血脂,改善血脂异常,防治与血脂异常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血脂异常人群的运动处方

  如何通过安全有效的方式防治血脂异常,进而防治冠心病一直是血脂异常患者关注的焦点。运动疗法因费用低廉、简便易行,安全有效而备受血脂异常患者的青睐。

  血脂异常人群运动健身时应在运动处方的指导下科学地进行。运动方式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是获得良好锻炼效果的前提。能够改善身体机能的运动方式有许多种,如走跑锻炼、乒乓球、羽毛球、柔力球、游泳、骑自行车、跳交谊舞、跳绳、太极拳、秧歌、登山、力量练习等,但它们并不都能使血脂异常得到有效改善。其中,走跑锻炼是治疗血脂异常的一种有效的运动,可作为首选的调脂运动方式。走跑锻炼的形式包括走或跑,其动作要求为:抬头挺胸收腹、双眼平视、肩部放松、肘部弯曲约90度,并随走跑节奏前后摆动。

  运动强度 血脂异常人群要通过锻炼获得较好的调脂效果,必须注意采用合适的运动强度。运动强度过小,收不到锻炼效果:运动强度过大,可能会诱发心脏病,甚至出现意外事故。所以在制定运动处方时,一定要确定合理的运动强度。进行走跑锻炼时,运动强度不是影响血脂异常改善效果的主要因素,低强度的走跑锻炼就可收到较好的改善血脂异常的作用,而中等强度的走跑锻炼并不能带来更多的有益性改变。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比运动强度更为重要,较为全面的血脂状况改善要在较长的锻炼周期(6个月)后才能出现。因此,锻炼要持之以恒。根据研究,走跑锻炼的运动强度为最大心率的50%~60%。

  运动时间 根据研究,每次锻炼的有效运动时间应达到30~60分钟,锻炼前应有5~10分钟的准备活动,锻炼后应有5~10分钟的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可以改善关节的活动幅度,降低肌肉韧带的粘滞性,提高心肺功能以适应将要开始的运动,整理活动则有助于调整心率和血压恢复到接近安静时的水平,促进疲劳的消除。

  每次锻炼的有效运动时间达到30分钟,即可起到有效改善血脂异常的作用,达到60分钟则效果更好。故建议血脂异常患者在按上述运动处方锻炼时,在身体能够承受的情况下,适当加长运动时间,以获得更好的血脂改善效果。

  运动频率 每天锻炼1次,每周锻炼5天。

  另外,感冒时最好不要运动;锻炼过程中,如果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减慢速度、逐渐停下来;雨天,雪天锻炼时应注意减小步幅、减慢速度、防止因滑倒而受伤;夏季锻炼出汗多,需要注意水分和盐分的补充。锻炼后可少量多次喝些淡盐水和低糖水,以防止身体因缺乏矿物质而发生抽筋。

(责任编辑:王海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