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对心脑健康的危害
一首《女人吃吧吃吧不是罪》的网络歌曲,唱出了无数女性在减肥和口腹之欲之间难以取舍的烦恼,也唱出了肥胖带来的高血脂对健康的危害,如“呼吸有一点难为”和“头昏目眩”等,这些症状往往意味着冠心病、脑缺血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医学专家指出,一个人超重后每增加 5 公斤体重,患冠心病的几率将升高 14%,中风危险率提高 4%,缺血性中风提高 16%。高血压、心脏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发病率也都会因肥胖而增加。具《中国心血管病2009报告》报道,中国有3亿多人超重,7000多万肥胖症患者。由于生理特点决定,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变胖,所以可以想见我国有大量女性都有着“胖妞的烦恼”,她们的心脑健康每时每刻都被肥胖带来的高血脂所威胁着。
血脂中的“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
血脂主要包含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两种成分,主要来源于我们日常吃进的食物以及人体内的合成。胆固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是“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好”胆固醇。
高血脂最重要的是胆固醇高,尤其是“坏”胆固醇增高是引起冠心病、脑血栓的“元凶”。研究发现,高血脂可损害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尤其“坏”胆固醇是导致内皮功能损伤和缺陷的最直接相关的脂质异常。“坏”胆固醇被氧化后可以诱导血管内皮的损伤,使内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从而影响血管内皮的功能。血管内皮损伤后,内皮下层组织暴露,血液中增高的“坏”胆固醇等脂质就会通过损伤的内皮进入到血管壁,沉积于血管内皮下,使血管内皮增厚,同时,血小板又可迅速黏附、聚集于受损处,逐渐形成粥样硬化班块。粥样斑块又可分为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稳定斑块不易破裂,但会逐渐变大,使血管腔变窄,造成心脏、大脑的血液供应减少,从而引起心绞痛、脑供血不足;易损斑块容易没有先兆地破裂,斑块内涌出的物质形成血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猝死等。
与“坏”胆固醇的作用正相反,“好”胆固醇的存在对血管健康有很大的益处,而且可以说是含量越高越好。因为当血管内皮因高血脂(主要指“坏”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受损时,“好”胆固醇可以及时修补损伤部位,阻止“坏”胆固醇等脂质沉积形成斑块,防止发生粥样硬化病变。所以说,调脂的关键就在于降低“坏”胆固醇的含量,升高“好”胆固醇的含量。
如何选择调脂药物
目前市场上调脂药物种类繁多,分西药和中成药两大类。常用西药主要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盐酸类等。他汀类是应用较广泛的调脂药物,如辛伐他汀(舒降之、辛可)、阿托伐他汀(立普妥、阿乐),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较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可同时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当前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药物。但他汀类药物的并发症也比较明显,如肌溶解、肝酶升高等,而且用药剂量越高,相应的肝毒性和肌肉毒性等并发症也越明显,治疗效果却没有明显改观。
贝特类药物包括非诺贝特(力平之)、吉非贝齐(诺衡)等,对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疗效确切,但它对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则明显弱于他汀类。病人在服用贝特类降脂药物期间,要定时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及肌酸磷酸激酶、血尿酸等项目。发现异常时,应减少用药剂量或停药。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贝特类药物。
烟酸类药物主要能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兼有降总胆固醇的作用,常见的副反应包括皮肤潮红、胃肠道症状、肝功能异常、尿酸升高、血糖升高等。副反应作用比他汀弱,但疗效也远不如他汀强。
由于西药调脂药物多多少少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疗效与风险并存”,因此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须定期进行调脂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及时调整用药量或更换药物种类,以达到治疗目标。
(责任编辑:韩晶)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