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近10亿人患有高血压。在我国的成年人当中,患有高血压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四分之一。高血压及其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和心脏病已成为现代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无声杀手”

  黎明江副教授指出,高血压是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它通常是悄无声息地发展,然后突然暴发,甚至导致死亡,令人防不胜防。

  我国约有高血压患者1.8亿人,这一群体呈现出“三高”和“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和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有效控制率低,而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和病人的规范化管理是高血压防治的三个重要环节。

  针对许多听众“一到夏天血压就自动下降了,还应不应该继续吃药”的疑问,黎明江特别提醒,血压在夏季会自然降低,但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治疗方案,而绝对不能因此忽视治疗、随意减药甚至停药,否则在炎热环境中血压的剧烈波动会造成脑卒中、心肌梗死严重后果。

  讲稿回放→→

  轻度高血压,别急于吃药

  所谓轻度高血压,就是收缩压在140~15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在90~99毫米汞柱,属于1级高血压范畴。所谓低危,就是不存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不存在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在没有治疗的前提下,一段时间里,轻度高血压有三种变化趋势:1/3的人血压上升,1/3维持原有血压水平,1/3下降至正常血压水平。从结果来看,有1/3的人血压可自然转归正常,他们显然不需要用药。否则,一方面浪费了卫生资源,另一方面也承受了长期降压治疗带来的某些副作用。至于血压维持原状或上升的另外2/3患者,如果进行非药物治疗,如吃得淡些,减肥,调整生活作息时间,少喝酒,也有部分可以回归正常。这两部分患者加起来大约占一半。

  因此,一旦查出血压偏高,不要急于进行降压治疗。可先让医生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血糖、血脂、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如果轻度高血压同时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应尽快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如果不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应该观察3-6个月,同时进行非药物治疗。如果经过3-6个月的非药物治疗,血压仍然居高不下,则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进行降压治疗。

  患上高血压,更要关注血脂

  大家都知道高血压与高血脂会使人体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但需要提醒的是:高血压患者比正常人群更需要关注血脂、控制血脂。

  血脂通常指的是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而胆固醇又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清道夫”或“好胆固醇”,它将肝外组织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进行清除,因此是有益的胆固醇,水平越高越好。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是“坏分子”,它在高血压、血管内皮受损时,乘虚而入进入细胞内氧化为氧化-LDL-C,被血中的巨噬细胞吞掉变成泡沫细胞,和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脂质组成脂质条纹,发展下去就形成了动脉粥样斑块,造成血管狭窄、堵塞。例如在冠状动脉沉积而引起冠心病,在脑动脉沉积引起脑梗塞等。

  因此,在血脂化验单中,高血压患者要死盯住血脂化验单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项,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实验室标准定得相对宽松,一般在1.9-3.1之间,这容易误导患者以为只要在3.1以内就很安全。但临床研究证明,高血压患者对于血脂达标的要求较高,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旦超过2.6就已经很危险了。如果还合并糖尿病、中风史或冠心病时,最好能控制在2.0的范围以内。

  别被降压药说明书“吓倒”

  许多高血压患者到医院看病配药后,看到药品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都很担心,有些人越看越害怕,甚至不敢服这些药。

  大家知道,严重高血压大多可以引起靶器官的损害,如脑中风、心肌肥厚,甚至引起心功能不全、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积极进行降压治疗,以有效地保护靶器官。至于降压药存在的不良反应,可以这样来认识。

  服药前,搞清楚自己是否有药物禁忌史是很重要的。如已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就不要选用有肝、肾功能损害的药物;有抑郁症或溃疡病的患者,就不要服用含有利血平的复方制剂;伴有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的患者,以不用或少用噻嗪类利尿剂为宜,否则就会“雪上加霜”。

  当然,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以通过联合用药来减轻或抵消,如钙拮抗剂(波依定、尼群地平等)能引起心率加快,使患者感到心慌,就可合用能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的β受体阻滞剂,心慌的症状就会消失。排钾利尿药(氢氯噻嗪,许多小复方制剂中的主要成分)可引起低钾血症,可合用保钾利尿剂,使血钾平衡。有些患者血压很高,又伴有高尿酸血症,不用利尿剂就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这时可在使用利尿剂的同时,加用排尿酸或抑制尿酸合成的药(如痛风利仙或别嘌呤醇等),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几乎所有的降压药都有不良反应,但不见得每个人都会发生。因此,该用降压药时还得用,只是用药前,要搞清楚所用药物存在哪些不良反应,然后密切观察,以确保安全用药。

  互动辑录→→

  听众:

  何时测量的血压值最准且最有意义?

  黎明江:

  清晨醒后起床前,由于经过整夜的睡眠,机体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此时测量的血压最准。因此,高血压患者最好在清晨醒后不要翻动、不要下床,让你身边的人为你测量血压,这个血压数据对于医生来说就是最“宝贵”的血压测量结果。另外,晚饭后到睡前的血压对于调整降低夜间血压、减少中风的发生有指导性作用。此外,在家量血压,最好用水银柱血压计和压力表式血压计,不推荐电子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的误差相对较大。

  听众:

  我和老伴都有高血压,但医生给我俩开的药不太一样。有时我药吃完了就吃她的,反正都是降压药,可以吗?

  黎明江:

  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医生会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单独使用还是联合运用这些药物。一个无并发症或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与一个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降压用药是不一样的。同样,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心绞痛、还是合并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糖尿病肾损害及其他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药物方案也完全两样。所以,不能因为“同样是高血压”,就混吃他人的降压药物。

  听众:

  我40岁,今年体检发现血压很高,可平时为什么一点感觉也没有?

  黎明江:

  绝大多数高血压的患者是原发性高血压,但很少有症状或体征,往往在出现合并症时,例如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时,才发现高血压。很多人以为患高血压后就会面部发红或头痛,其实只有某些患者可能有轻度头痛,甚至一些十分严重的患者也没有明显不适。某些患者会感到晨起头痛,但起床后头痛又缓解了,所以也没有引起重视。人体不可能自我感觉血压是否增高,而原发性高血压可以很多年没有症状而直接以并发症发病。因此,正常人群必须定期测量血压,每1-2年做一次健康体检。

  听众:

  患高血压后,在生活上要注意什么?

  黎明江:

  这个话题太大了,这里只能送你四句话:“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其中尤其要注意培养低盐、低脂和低糖的饮食习惯。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冠心病和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推荐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以作为你生活保健的总准则。

(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