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胃九病,十病九养

  人体之中,只有消化道、呼吸道是跟外界相通的,呼吸道只与口相通,而消化道上下两口都通。每天无论是吃饭还是各种情绪的发泄,受损伤最大的器官就是胃。所以我说胃是消化系统中最可怜的部位,酸甜苦辣都到胃里,“十胃九病”,而得了胃病的话则需要“十病九养”。

  胃的结构与功能

  胃在左上腹区域,上面是贲门,中间是胃腔,下面是幽门,幽门下去进入十二指肠。那么胃的功能是什么呢?胃不单纯是一个饭囊,饭囊只是一个储存功能。我们吃下的食物通过食管贲门进入胃,接下来胃就开始工作,分泌化学物质并像磨一样研磨食物。经过初步消化,向下排泄。除了储存、研磨功能外,胃还可以做初步吸收。这些工作做完后,将食物从幽门挤到十二指肠进一步消化、吸收。胃有两个面,上层是胃腔黏膜,下层是胃壁肌肉层。我在网上浏览了一下,发现每天都有十几万的浏览量在查询胃病问题,由此可见大家对胃病的关注度之高,在胃病中最受关注的问题就是胃癌。

  我国常见的胃病

  慢性胃炎

  在我国最常见的胃病不是胃癌,而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严格来说并不是某种特殊细菌造成的,造成慢性胃炎的因素很多,致病因素非常多,是最常见的胃病。一般人去做胃镜,慢性胃炎的确诊率或者诊断率达到百分之八九十。有人问我,为什么慢性胃炎发病率这么高呢?我说人每天吃五谷杂粮,每天情绪都有起伏,怎么可能不得胃病。而在慢性胃炎中真正的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不是很高,只有20%。所以最常见的是浅表性胃炎,其次是糜烂性胃炎,再次才是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症状是以黏膜充血、水肿,胃小凹之间有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糜烂性胃炎也比较多见,症状是疣状隆起或斑片状糜烂。经常有老年人跟我谈起他们得了萎缩性胃炎甚至是萎缩性胃窦炎,并且很害怕胃窦炎,认为就是癌症的前奏。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因为皮肤随着年龄增长会衰老,胃黏膜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老,所以不要太紧张。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黏膜变薄、老化,腺体减少,分泌消化液功能降低,代之肠腺化生,间质炎症浸润,所谓肠腺化生是一种类似返祖现象,胃里不应该出现肠腺,但出现了肠腺,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肠腺化生。

  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很多,很难一语概括。我总体归纳了三点,饭后上腹饱胀、嗳气、纳差、吸收不良所致的贫血,所以在我国慢性胃炎高发,尤其萎缩性胃炎我们应该注意。

  消化性溃疡

  第二个常见胃病是消化性溃疡。有人问我胃溃疡什么样?我说口腔溃疡和胃溃疡是一个性质的问题,只是发生的部位不一样,整个胃黏膜由于不同原因其防御屏障作用减弱或者消失,会凹陷腐烂下去一块。溃疡病非常常见,有人做过统计,社会群体中有10%的人一生会得过这种病,在国内消化性溃疡患病率为3.96‰,发病率1.11‰,男性多于女性,中年人是高发人群,管理人员是高发病人群,地域上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冬季、秋季比较常见。其实消化性溃疡有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出血,一是癌变。如果患者出现突然晕倒,即使没有腹痛症状,还要考虑是否因为胃大量出血,引起缺血性休克。

  胃癌

  溃疡病尽管重要,但还不如胃癌严重。目前无论在全球还是中国,胃癌发病率、死亡率都排在第二位。我国一年新发40万胃癌患者,发病高峰在55岁到70岁。在亚洲胃癌是非常常见的,其他地区不是太多。我国胃癌死亡率是16/10万,每年大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根据胃癌组织浸润深度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不同分期胃癌生存率不同,如果早期发现,5年胃癌生存率可以高几倍甚至不影响生命;如果是很晚的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只有百分之几。所以在早期大家如何预防胃癌,如何提高胃癌早期发现率,这既是我们消化科医生的责任,也是大家要注意的。

  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腹部不适、隐痛症状、上腹部闷胀,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去做筛查。如果想早期检查胃癌,还是要靠做胃镜。现在做胃镜也没有多么痛苦和复杂,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

  胃病的发病因素

  幽门螺杆菌

  最常见的病因是幽门螺杆菌(HP)。关于幽门螺杆菌的问题,大家咨询的很多。自从发现幽门螺杆菌的两位澳大利亚教授获得诺贝尔奖后,它对胃病的致病作用已经基本得到公认。幽门螺杆菌应该是胃病的罪魁祸首,是慢性胃溃疡、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1979年两位澳大利亚教授发现了幽门螺杆菌,2005年获得了医学和生理学的诺贝尔奖,他们对造福于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调查,全世界有一半人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发病率不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感染率比较高。可以看到,生活水平越高,感染率越低,跟发病率也是直接相关的。

  在各种胃病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慢性胃炎是53%~95%,胃溃疡是60%~100%,十二指肠溃疡90%~100%,胃癌43%~78%,胃淋巴瘤是90%以上。这种细菌可以造成黏膜的损伤、炎症和免疫反应。既然幽门螺杆菌在人的胃中存在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以前胃癌发病率不高,现在发病率高呢?幽门螺杆菌感染一定会变成胃癌吗?中国有60%的人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感染了就发生胃癌,那我们国家就麻烦了,这是不对的。因此我认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高危因素、重要因素,但绝不是唯一的因素。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可能得胃癌,可能也不得胃癌;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得胃癌的几率小一些,并不是完全没可能。所以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后,对一些特殊的人应该引起重视,进行特殊的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没有症状也需要治疗吗?如果幽门螺杆菌是阳性,我们就建议杀灭,杀灭的方法也比较简单。

  我国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指导性意见,在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必须杀灭的人群包括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术后,胃淋巴瘤,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的患者。而对于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计划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胃癌家族史、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等患者建议杀灭。(待续)

  专家小档案

  李兆申,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任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所长,全军消化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长,第一附属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消化内科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办学科及学位评议组成员、中华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军消化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华胰腺病学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胃肠病学及肝病学杂志》总编,《中国内科年鉴》、《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副主编,《中华消化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胃肠病学》等多本杂志的编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实习编辑:卢美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