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后,天气渐凉,注重进补的广东人开始煲、炖各种滋补汤水,或食用狗肉、羊肉等。然而,广东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黄穗平提醒,在秋凉伊始不要贸然进补,进补应先调理脾胃,如不辨体质就进补,则“脾胃易损,百病丛生”。
秋凉伊始不要贸然进补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非常重视秋冬脾胃的调养,他认为脾胃乃生化气血之源,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所以,秋季养生必从调理脾胃开始。
广东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黄穗平认为,在秋冬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的过程,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如鱼、各种瘦肉、禽蛋以及山药、红枣、莲藕、莲子等食品。另外,豆类、奶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适当多吃。药食兼优的茨实、菱角、板栗也是调补脾胃的佳品。
值得强调的是,要根据体质辨证施补,不同体质的人对于饮食的要求不同———
1、 脾虚者
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人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茨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2、胃火旺盛者
嗜食辛辣、油腻的人,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适度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3、老年人及儿童
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除了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附片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
南方人易出现脾胃“失常”
在中医看来,脾胃在五行学说中均属“土”,脾的特性为喜燥而恶湿。而在南方天气以潮湿为主,湿邪侵犯人体时,最易伤害脾,造成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
黄穗平说,中医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一个小窍门,就是观察人口唇的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除了湿邪泛滥之外,现代城市人有太多的不良生活习惯,比如饥饱失调、熏烤盐渍、饮食不洁、寒凉生冷等,加上精神压力大,,肠胃自然容易“失常”,不是便秘就是腹泻。
黄穗平主任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总结了古人的脾胃养生十法,以供市民借鉴参考。
1、饥饱适中
宋代文豪苏东坡认为,饮食适宜是长寿的基本条件。“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他认为这样可以“宽胃以养气”。很多养生学家皆主张饮食宜节量。这里所说的“节量”是相对于饱食而言,过饥则饮食摄入不足,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
2、食宜缓细
《养病庸言》中说:“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医说》曰:“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咀嚼是食物消化之始,是胃肠消化的基础。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