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胃功能失调的人,患抑郁症等各类情绪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3.1倍至4.4倍。
“在因为胃病就诊的患者中,追溯病史会发现大约7成跟情绪有关。”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心身医学科主任赵志付教授说,患胃病的人,也要注重“心疗”。 赵志付教授说,胃其实是有“感情”的。
胃的蠕动以及各种消化酶的分泌,都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进行。人情绪好的时候,分泌功能正常,就有好的食欲和消化能力,相反,脾胃功能就会受到抑制,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
经常有人说“气得吃不下饭”,也形象地说明了情绪对脾胃功能的影响。从中医角度来说,肝属木,脾属土,而木克土,生气的时候,肝气克住了脾胃,人当然就不思茶饭了。
很多胃病患者,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都有些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家庭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等等,此外,有些人的性格也存在一些偏颇,这些都会对脾胃功能有影响。而另外一方面,长期脾胃功能失调,也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赵志付教授建议,长期胃不适,除了注意对症治疗,也要看看心理科或心身医学科,最好身心同治。 肚子胀气“气”到底从哪来 何 鹏 肚子疼会受不了,可有时候肚子胀气更难受。这“气”到底一是哪儿来的呢?
虽然说是肚子胀气,其实是肠道出现了多余的气体。正常人的肠道里每天都会产生大约7~10升的气体,这些气体大多都被人体重新吸收,只有少部分会以打嗝或放屁的形式从体内排出,一般每天这样的事会发生10~18次。
如果肠道里产生的气体太多,或者是通道不那么顺畅,排气的次数太少或没有排气,就会形成胀气。 生活中造成胀气的原因很多,如吃东西的速度太快,或是边吃饭边说话,以至于咽下太多的空气。
某些食物本身就易引起胀气,如豆类、苹果、桃子、洋葱、甘蓝、谷类,以及红薯、马铃薯等的薯类食物,都属于易产气食物;乳制品也是一类很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此外,某些肠胃方面的疾病如肠燥症、胆囊疾病(可能是脂肪消化不良)同样可导致胀气。
由于肚子胀气大部分是饮食引起的,因此应首先改变饮食习惯吃东西时,细嚼慢咽,而且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太撑:平时避免喝碳酸饮料,吃口香糖,并且最好不要用吸管喝饮料,因为这些都会无形中增加气体的摄入。
少吃含有果糖或是山梨醇(糖)的食物或甜点,因为这也是产气的元凶;豆类食品一定要煮到熟烂了再吃,因为太硬的豆子,不但不好消化,还容易造成胀气,平时可多吃金橘、萝卜、山楂、刀豆、大白菜、芹菜、冬瓜、茴香、橙子等行气导滞的食物。
饭后不要一直闷坐在沙发上,可以起身走一走,洗个碗,或是散个步,温和轻缓的运动都有助于帮助消化。
如果是服用了特殊的药物而造成胃肠的胀气、不适,如某些泻药或是减肥药,你可能就需要跟医生沟通,请求更换药物或是停药。
胀气的时候趴着或揉揉肚子,有利于肠道的蠕动,可促进排气,缓解肚胀,也可服用保和丸、香砂养胃丸、槟榔四消丸等药物以健脾行气、消食导滞。
不过,若胀气持续一周以上,且伴随严重腹部疼痛、腹泻、黑便、血便等情形的,则应到医院肠胃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实习编辑:黄丽芳)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