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证错杂,多脏俱病
对阴阳失调,胃腑寒热锚杂之胃脘痛,用陈氏双治汤(附子、黄连、芍药、甘草)以清热祛寒,和胃降逆;对胆病及脾之胃脘痛,临床以胁痛、黄疸、口苦或呕苦等胆实证与腹胀、乏力、纳呆、便溏等脾虚证共见为辩证要点,治疗用青皮、白术、芍药、甘草等泻胆补脾,调和中官;对木郁土遏,甘从曲化之泛酸证,则推崇喻嘉言创建的“刚药变胃”之说,用《脉因证治》之连理汤(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黄连),刚柔并济,驱酸返甘。
2.胃腑虚弱,邪气乘袭
胃脘胀满,须以虚实辨之,实用香蔻等品,此其常也;若虚者亦投理气之品,则中气愈散而胃脘愈胀。治此病,以《寿石轩医案》之“胃虚当补,气散当收”为原则,用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加乌梅、白芍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虚甚者用红参,胀甚者加木瓜。但有一点应注意,此方对胃酸、苔厚者无效。对单纯胃阳虚馁者,用小建中汤(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黄芪建中汤(黄芪、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当归建中汤(当归、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合方治疗,辛甘生阳,濡润化阴,则虚馁可复。若中虚而火热乘袭,可见肌表发热、胃脘灼热等症,治疗须补中虚,敛阴火,升举元气,方用东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病案举例】
例1:朱某,男,36岁。胃痛史多年,加重3个月。曾服西药治疗无效,每因受寒、饮食生冷及热饮后发作。胃镜示:胃窦部溃疡,活组织检查结果为:胃黏膜组织慢性炎变。
辨证:寒热错杂。
治则:双治解纷。
处方:附子6g,黄连6g,白芍15g.甘草6g,秦皮12g,蒲公英20g,丹参20g。
3剂后,胃痛虽来解,但觉药颇对证。将上方附子、黄连、甘草的药量均加至10g白芍用至30g。
6剂后,疼痛基本缓解。后以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调理而痊愈。
例2:李某,女,78岁。胃脘痞满疼痛10天,因过禽水果罐头而加重,泛酸不止,浸心蚀牙,苔薄,脉弦。
辨证:胃阳遏、酸浊凝。
治则:刚药变胃。
处方:党参10g,干姜15g,苍术l5g,白术15g,荜澄茄7g,黄连5g。
5剂后,泛酸大减。原方减量再进2剂,病遂痊愈。
例3:韩某,男,63岁。胃病史7年,加重1个月。平索操劳勤苦,饥饱无时而引发胃痛,经治疗后好转。现胃脘灼热,口不甚渴,气短神疲,体瘦肢倦,面色萎黄,舌苔薄,脉虚大。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示:胃黏膜增粗,纠结,胃下极在髂棘联线下10 cm。
辨证:中虚火乘。
处方: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眯:黄芩(酒炒)10g,黄连(酒炒)5g,石膏15g,柴胡1Og,羌活10g,党参10g,黄芪20g,苍术10g,白术12g,炙甘草10g,大枣10g。
10剂后,灼热消失,体力好转。
(实习编辑:李素素)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