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做胃大部分切除术108例,现将其中2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病例临床观察与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4例病人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8人,女性6人,年龄28~62岁,平均43.7岁。24例病人中入院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12例,胃癌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4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例。手术方法:毕氏Ⅰ式8例,毕式Ⅱ式16例。术后并发症出现时间24小时~11天,其中术后出血5例,术后梗阻12例,术后残胃蠕动无力4例,术后倾倒综合征3例。
1.2研究方法对2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显著性差异采用X2检验。
2结果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其中28-40岁3例,占同年龄组13.0%,40-50岁12例,占同年龄组21.5%;50-62岁7例,占同年龄组35%。50岁以上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行毕氏Ⅰ式术式的37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8例,占21.6%,在行毕氏Ⅱ式术式71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16例,占22.5%,毕氏Ⅱ式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毕氏Ⅰ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出血5例均发生在毕氏Ⅱ式。发生时间术后2~6小时,出血量均少于300毫升,24小时内自行止血,属于正常现象,出血原因为术中残留或创面少量渗血所致。术后残胃蠕动无力4例,临床表现为拔胃管后开始进食或数日后出现呕吐、上腹饱胀、钝痛。给予禁食、胃肠减压、促进胃动力治疗,2周内均恢复正常。术后梗阻12例,其中输入段梗阻5例,输出段梗阻7例,均为单纯性梗阻,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术后倾倒综合征3例,表现为进食后上腹胀闷、心悸、出汗、头晕、呕吐及肠鸣腹泻等。患者面色苍白,脉搏加速、血压稍高。上述症状经平卧30~45分钟即可自行好转消失。以后给予调节饮食性状、改变进食体位等方法,半年内症状消失。
3讨论
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术后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吻合口梗阻、空肠输入袢梗阻、空肠输出袢梗阻、倾倒综合征等[1]。胃大部切除毕氏胃肠重建术,目前仍是溃疡病和远端胃癌治疗的主要术式。自1885年毕式Ⅱ式倡用以来,至今也有多种改良术式。此法优点是:胃切除多少不因吻合的张力而受限制,胃体可以切除较多,溃疡复发的机会较少。由于食物和胃酸不经过十二指肠,直接进入空肠,十二指肠溃疡即使未能切除(旷置式胃大部切除术),也因不再受刺激而愈合。因此临床上应用较广,适用于各种情况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特别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缺点是:手术操作比较复杂,胃空肠吻合后解剖生理的改变较多,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多,有的并发症甚为严重。在本组24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行毕式Ⅱ式手术的16例,占66.7%,与上述观点相符。但在全部毕式Ⅱ式手术患者中,发生并发症者仅占22.5%,略高于毕式Ⅰ式(P>0.05),分析为行毕式Ⅱ式手术的基数较大,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相对增加所致。本组4例残胃蠕动无力均为60岁以上患者,虽经禁食、胃肠减压、促进胃动力治疗症状消失,但随访发现胃肠功能在术后半年内明显降低。由于切除了运动最活跃的胃窦和幽门,幽门泵作用的消失,致出现胃排空障碍。夏金声报道用胃动仪测定45例残胃结果提示,胃的静息压和收缩压均较正常人为低,术后1年内残胃运动功能明显降低,2年后方可上升,稳定在低于正常人的水平上[3]。早期倾倒综合征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比较少见的并发症。本组3例早期倾倒综合征均发生在毕罗氏Ⅱ式。其发生原因目前有两种解释:一是残胃缺乏固定,进食过量后,胃肠韧带或系膜受到牵拉,因而刺激腹腔神经丛引起症状,所谓机械因素;二是大量高渗食物进入空肠后,在短期内可以吸收大量的液体,致使血容量减少,即透渗压改变因素。本组有12例发生术后梗阻,占50%。主要原因为患者术后切口疼痛,造成强迫体位,使输入或输出端空肠袢在吻合处形成锐角,使胆汁,胰液、肠液在空肠内发生潴留而形成梗阻。本组12例术后梗阻患者均为单纯性梗阻,属功能性异常,经下床活动、变换体位等治疗后梗阻症状消失。少量稀钡剂胃肠透视可早期确定病因,早期发现器质性梗阻。观察发现,本组24例有并发症者占手术总数的22.2%,提示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外科临床医生应当在术前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术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术后严密观察患者表现。对出血者要经常测量脉搏、血压,观察胃管引流物的性状和血量;对梗阻者要注意观察呕吐物性质,呕吐发生时间及频度,必要时应果断再次手术探查。
胃病频道热文精彩推荐 慢性胃炎民间三大偏方 八种情况快“找”胃镜 致胃癌的三个定时炸弹 中医养胃绝招:粥+汤 养胃莫犯以下“四忌” 日常养胃三大误区 家庭必备护胃养胃法宝 100只饺子吃出胃扩张更多胃部疾病知识尽在>>>中国第一胃病门户
(实习编辑:郭婷婷)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