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是食管黏膜糜烂、溃疡或组织损伤等,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以反酸、吃饭烧心等为主要症状的病变。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原因有食管屏障功能下降、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失调、食管清除能力降低,另外还有幽门螺旋菌感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心理因素等。中医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的核心是根据症状表现而审证求机,因病变证机而选用方药。清胃凉血汤是笔者多年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方,对治疗脾胃血热证具有良好效果,非此证不能应用。如李某,女,有慢性反流性食管炎多年,经常咽喉不利、反酸、吃饭烧心,曾多次经中西药治疗,疗效不佳。近因反流性食管炎急性发作而前来诊治。根据舌红,苔黄腻,脉细,辨为脾胃血热证,用清胃凉血汤6剂,吃饭烧心基本消失。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诸证悉除。至今已年余,未再复发。

  [辨证思路]脾胃血热证:胃脘灼热(烧心),或胃痛,或咳嗽,或胸胁满闷、反酸,或咽喉不利,或胸咽憋气,或胸骨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脉细或数。病变证机是脾胃郁热而迫血,血为热扰而生酸,胃气不降而上逆,以此而变生为脾胃血热病理病证。

  [治疗方法]清泻脾胃,凉血益阴。

  [方药组成]黄连12克,栀子15克,生地15克,玄参12克,升麻15克,丹皮12克,当归10克,生甘草10克。

  [服用方法]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散剂。汤剂每日1剂,具体用法是:将上药置于医用煎药锅中,加水约500毫升左右,浸泡药25分钟左右,煎煮约30分钟,取出药汁;再加水300毫升左右,再煎约15分钟,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散剂制法是:将上药研为细粉状,每次用3~9克,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用药要点]方中黄连清热泻火,栀子泻热凉血,生地、玄参清热凉血,丹皮凉血散瘀消肿,当归活血补血消肿,兼防寒药伤胃,升麻透散郁热,生甘草清热解毒。方中诸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加减用药]若夹瘀者,加赤芍、当归,以凉血散瘀,活血补血;若反酸甚者,加牡蛎、吴茱萸,以辛开苦降制酸;若咽喉不利者,加半夏、厚朴,以行气降逆化痰;若胸骨热痛者,加蒲公英、连翘以清热泻火解毒;若呕吐者,加竹茹、贝母,以清热降逆化痰等。

  [注意事项]阳虚证、湿痰证者慎用本方。

(实习编辑:范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