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慢咽助消化

  细嚼慢咽,并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因为胃肠消化吸收的需要。

  食物中有丰富的营养素,它能供应我们每天工作、学习、运动,还有身体成长发育的物质和能量的需要。

  食物中的这些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糖、脂肪等。它们并不是身体可以吸收利用的现成物质,而是需要经过相当复杂的变化、加工过程,才能被人体所利用。这个加工过程就叫做消化。

  消化过程由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负责,主要有口腔(牙齿、舌、唾液腺)、咽部、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和肛门。消化过程从口腔开始,一直到直肠、肛门排出粪便为止。

  食物的消化,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成两种,就是机械性的消化和化学性的消化。机械性消化的目的,是为化学性消化准备条件,也就是把食物磨碎,便于化学变化的充分进行,再就是揉捏、推动,使食物沿着消化道不断向前推进。

  消化的第一关就是机械性消化——咀嚼,用牙齿把食物切割、撕裂、磨碎。当然,在口腔里也有初步的化学性消化,如唾液淀粉酶可以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糠,但它还需要进一步消化。

  食物咀嚼后,就开始吞咽,通过咽部,进入食管再进入胃。食物一开始进入食管,就不由人的意志支配了。食物通过食管,主要是靠食管壁上不随意的平滑肌的蠕动,把嚼烂的食物推人胃中。这个过程,并不象孩子们坐滑梯那样“此溜”一下子就滑下去,而是象虫子蠕动那样,慢慢往下推。如果不细嚼慢咽,一是太粗糙的食物有可能把食管壁的粘膜擦伤,引起炎症。再就是狼吞虎咽,前面一口食物还没有通过食管,后面一口又跟了下来,两三口食物积存在食道里,食道也“吃不消”哩,这时人就会感到“发噎”。经常擦伤食道和发噎,对食道健康是不利的,甚至是食道癌的诱发因素之一。

  食物进入胃以后,就和胃液混和了。这时候,食物一方面与消化酶进行化学变化,一方面由胃的肌肉收缩,揉捏挤推,进行充分接触、消化,变成豆腐花一样的“食糜”。如果食物没有充分磨碎嚼烂,那么,有一部分磨压的工作就留在胃中去做。胃的肌肉工作负担不就要加重了吗?口腔中牙齿有十分强有力的咀嚼肌来负责咀嚼,而胃却没有这样强有力的肌肉来工作。这样,天长日久,胃总是“劳累过度”,就要闹胃病了,消化不良、胃炎……等等,都可能出现。

  再就是,囫囵吞的大块食物,不能与消化液充分接触,消化过程也进行得不充分,有好多营养索自白浪费掉,长期下来,人的营养就不足了。

  细嚼慢咽,就是为了使食物充分消化,更好地吸收,减少胃肠负担,避免消化道疾病。

()

(责任编辑:王翊榆 实习编辑:朱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