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引起的腹泻称为胃源性腹泻,胃源性腹泻可见于下列几种情况:

  (1)胃酸过少或缺乏,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萎缩、晚期癌等均可伴发腹泻。

  (2)胃酸分泌过多,如胃泌素瘤引起的腹泻。

  (3)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或胃肠瘘管形成时,胃内容物流入肠腔过速所引起的腹泻。

  (4)肠内容物或胆汁经常反流入胃,致使胃内细菌繁殖,粘膜发生慢性炎症,胃酸分泌缺乏或被碱性肠内容物所中和,均可引起胃源性腹泻。

  胃源性腹泻主要表现为腐败性消化不良,大便每日多次,多在晨起或餐后,常无肠绞痛,大便深褐色,带泡沫,糊状便多于水样便,具有刺鼻的恶臭,含氨量增加,呈碱性反应,镜检可见仍具横纹的肌纤维,尿中尿蓝母试验呈阳性,排气量较少,但有恶臭,有时病人嗳出臭蛋样臭气。

  口服稀盐酸或胃蛋白酶合剂疗效显著,可有力地支持胃原性腹泻诊断。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尤其是肉类与蛋品,也可使腐败性消化不良缓解。

  专家认为,胃源性腹泻的治疗要针对病理,不可一味止泻,强行止泻往往使得病人呕吐、腹胀腹痛、不能进食。

  (实习编辑:陈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