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酸与胃蛋白酶

  所有消化性溃疡发生在组织浸浴于酸性胃液的部位,这是它的共同特点。因而人们就联想到,化学性刺激对溃疡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动物实验也证明高酸作用下可产生胃溃疡,不论采用持续滴注酸性溶液入胃的方法,还是采用持续兴奋胃酸分泌的方法(如植入埋藏含有组胺的蜂蜡)。可是,在溃疡形成之前须经过长时期高浓度酸性溶液作用的阶段。

  大多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过度的胃酸分泌。但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溃疡仅仅由于过度胃酸分泌所引起。Levin等曾观察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酸分泌量,明显高于无十二指肠溃疡者的平均胃酸分泌量。但另方面,胃溃疡患者的胃酸分泌量,也有低于正常人。

  “无酸即无溃疡”(noacid,noulcer)这句老生常谈的话,曾首先由Schwartz(1910)提出,看来目前仍然是相当有理的。虽然曾有报道消化性溃疡见于缺酸的患者,但无数资料表明,消化性溃疡基本上不致发生在缺酸状态之下,近年也有报道,游离盐酸仍然是溃疡形成的主要因素,除非最大酸排量(MAO)>12mmol/h,否则不致于发生十二指肠溃疡。

  胃蛋白酶是一种蛋白质消化酶,它对溃疡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没有胃蛋白酶大概不会发生消化性溃疡。但胃蛋白酶的致溃疡作用究竟不如盐酸。胃液pH值增高时减弱胃蛋白酶的活性,并使之失效。胃蛋白酶的前身物质是胃蛋白酶原,它在pH5以下才开始转化为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在pH1。8—3。5之间具有最佳的活性。由于胃蛋白酶原须被盐酸激活之后,才与盐酸一起发挥其致溃疡作用,因而胃酸的存在是溃疡形成的首要因素。

  二、药物性因素

  除上述的胃酸与胃蛋白酶之外,有些药物也有致溃疡作用。Grossman曾报道服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其胃溃疡的发生率为对照组的3倍。滥用阿司匹林的地区(如澳大利亚),胃溃疡的发病率增高,但阿司匹林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则不甚清楚。

  糖皮质激素与非甾体抗炎药均被认为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关。

  三、幽门螺杆菌(Hp)

  Hp在DU发病机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是各国胃肠病学家所公认的,无可怀疑的。可是,近年来,胃肠病学界中盛行着“无Hp便无溃疡”的新论点,他们认为DU是一种感染性、传播性疾病。他们的主要根据是DU与Hp密切相关,Hp感染在该病的检出率最高,达95%一100%,并且根除Hp后可避免DU复发。

  可是,根据目前资料,尚无足够的直接证据,肯定HP是DU病原菌,也未能肯定DU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主要有以下的事实:

  1。如果Hp是DU的病原菌,何以解释在许多Hp感染的人并无患有DU?

  2。如果Hp是DU的病原菌,何以解释在Hp感染的人群与DU病人之间在医学统计学上有那大多差距。例如,在我国DU患者具有显著的男性优势,患病高峰在20—50岁,但Hp感染并无性别分布的差异,并且老年人感染率最高。

  3。如果Hp是DU的病原菌,何以对无Hp杀灭作用的H2受体拮抗剂又能治愈DU?

  4。如果Hp是DU的病原菌,何以有些DU是Hp阴性的?确实有一部分寻常的DU患者不存在Hp感染的。

  总之消化性溃疡是多因性疾病,包括环境因素、工作负荷、遗传因素、微生物因素、化学性因素,甚至滥吸纸烟以及其他有关因素,或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Hp究竟在这些复杂因素中占有什么地位,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四、胆汁

  胃溃疡患者常有胃排空延缓和幽门括约肌功能失常。幽门松弛易致十二指肠胆汁返流增加。已知胆酸盐为去污剂,返流的胆汁不但可溶解粘着于粘膜上的粘液,高浓度的胆酸盐、溶血卵磷脂还可对细胞膜产生毒性,直接损伤胃粘膜屏障,作者们有认为其结果可导致胃溃疡形成。

  推荐阅读:揪出胃溃疡的始作俑者

  • 必读:秋季养胃“五要领”
  • 经常吃夜宵 更易得胃癌
  • 牛奶and红茶 养胃好搭档
  • 大蒜是宝 能把肿瘤挡门外
  • 上班族 入秋别忘了养胃
  • 养胃 莫犯以下“四忌”
  • 晚餐太“好” 胃会“生病”
  • 送给胃炎患者的四款养胃菜
  • 吃隔夜菜吃出胃癌来
  • 胃病每月精彩热文TOP10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39胃病频道

  (实习编辑:陈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