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消化性溃疡,真是不得不知道,得了忘不掉。张女士就是这样一位胃溃疡患者,她的病反反复复发作过多次,每次发作的时候自己吃些药便可以挺过去。后来,她听说这个病得久了会发生胃出血、胃穿孔,甚至还会转变成胃癌,才想到要接受系统的治疗。经过系统正规的治疗之后,虽然她的胃溃疡病已经治好了,但是每当天气变化、情绪波动的时候,她又开始习惯性地紧张起来,担心自己的“老胃病”再次发作。平时很多刺激性食物像辣椒、大蒜她都不敢吃,甚至牛奶、咖啡和茶也不敢喝。张女士打趣地说,自己得了“胃溃疡恐慌后遗症”了。几年下来,生活质量下降不说,人也瘦了不少。

  其实,像张女士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因为消化性溃疡是一个多发病、常见病,它不仅迁延时日,而且极易复发。有的患者说这辈子掉进了溃疡的坑里,恐怕再也爬不上来了。消化性溃疡真的像他们想像的那样吗?笔者就此采访了消化病专家萧树东教授。

  溃疡病因排行榜,Hp“荣获”第一

  笔者如约见到了萧教授,有关话题便在轻松的氛围中谈开了。萧教授告诉笔者,上个世纪初,著名胃肠病学家斯瓦茨有一句名言:“无酸无溃疡”,即胃酸的分泌与溃疡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句话在消化学界影响深远。100多年来,医生基本上都是按照酸和溃疡的关系来治疗溃疡病,如使用一些抑制酸分泌的药物来减少、中和酸分泌,以此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是慢性而且容易复发,用了一段时间的抑酸药物后,虽然溃疡愈合了,但过了一定时间之后它又会复发,所以过去曾流行“一日溃疡,终身溃疡”的说法。

  直到1983年,澳大利亚两位学者从患者的胃黏膜内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提出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此后20年的临床实践也证明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现在看来,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查如果是阳性的,那就只有在幽门螺杆菌根除了以后,这些患者的消化性溃疡才不容易复发。所以说,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在医学领域是一个很大的进展和贡献。

  那幽门螺杆菌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细菌呢?萧教授给我们揭开了这细菌界“新宠”的面纱:幽门螺杆菌也叫做Hp,虽然被叫做幽门螺杆菌,但它的居住地不仅局限于胃的幽门处,也定居于胃的其他地方以及十二指肠等处。它的身体扭曲成螺旋状。它呼风唤雨,作威作福,借助其毒力因子的作用损害胃黏膜,同时又刺激胃酸的分泌,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造成了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和溃疡的形成。“近十多年来的大量研究充分证明,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可别小瞧这区区小菌,真是害人不浅啊!”萧教授提高声音,对笔者强调着这句话。

  复发不用怕,病因从头查

  “不少消化性溃疡患者来信、来电咨询,说他们在医生指导用药下已经根除了Hp,但溃疡还是会复发,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笔者不解地问。

  萧教授说,过去用常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治疗后愈合的溃疡,停药后的年复发率为60%~80%,根除了Hp之后复发率降到了5%以下,从而使绝大多数溃疡患者得到彻底治愈。对于少数复发的患者,一定要查明他们的病因。不少患者像上面提到的张女士那样,由于断断续续地服用过一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可出现Hp的暂时性被抑制,检查时常出现所谓的假阴性,让Hp在医生的眼皮底下“逃过一劫”。另外在根除Hp的治疗中,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大而没能很好地坚持服药等原因,使得Hp“斩而不绝”,照样“逍遥法外”。

  除此之外,还要找找其他一些导致溃疡的病因。比如说有一些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患者,因为病情的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药物,殊不知这些药物既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可诱发消化性溃疡,妨碍溃疡愈合,增加溃疡复发率和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还有一些患者要查查有没有导致胃酸高分泌的疾病,如胃泌素瘤,它能分泌一种叫胃泌素的激素,这种激素可以使胃酸大量分泌,从而导致溃疡病的反复发作。

  将根除幽门螺杆菌进行到底

  既然真凶已找到,对其的杀灭当然不能手软。对于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的溃疡病患者,就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因为根除它之后溃疡的复发率就会大大下降。怎样根除它呢?萧教授告诉笔者,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种是以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可选用像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在此基础上联用两种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组成三联疗法,连续使用7天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除;另外一种就是以铋剂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如胶体枸橼酸铋,它与羟氨苄青霉素加上克拉霉素或加上甲硝唑组成三联,也是连续使用7天。

  如果复查Hp还是阳性的话,就要考虑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联用,与上面提到的抗生素组成四联疗法,对Hp进行联合“轰炸”,让它死无葬身之地。一般来说,使用三联疗法,Hp的根除率都会达到90%以上。“如何才算是根除呢?”笔者插话问。萧教授说,一般使用三联疗法7天,用完后相隔4个星期以上复查,假如查不到细菌就可以说是根除了。“用什么方法来复查Hp呢?有必要做胃镜复查吗?”笔者追问道。“复查Hp有很多种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种。由于非侵入性方法如C13或C14呼气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因此可作为Hp根除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一般来讲,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Hp根除之后没有必要再做胃镜,做个C13或C14呼气试验就可以了,有时甚至都不用复查。但是对胃溃疡的患者,如果怀疑是恶性溃疡或担心会恶变,一般都主张做胃镜复查。”萧教授答道。

  预防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几个误区

  在采访的最后,萧教授谈了几种临床常见的误区,提醒诸多消化性溃疡病患者注意。

  误区一:饮食上过分小心和忌口。

  俗话说,病从口入。胃和十二指肠都是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这些器官上发生了溃疡,人们自然觉得在饮食方面多加注意是理所当然的。有很多消化性溃疡患者就像上面提到的张女士一样,不仅戒掉了像辣椒、茶、牛奶和咖啡这样一些食品,有的甚至改变了自己的饮食习惯,比如说像少食多餐、烂饭等。每次佳肴上桌都思虑再三,举筷之余仍患得患失。笔者请教了萧教授才知道,其实在饮食上是没有必要过分小心和忌口的。过去认为增加进餐的次数可以中和体内多余的胃酸,现在看来多次进餐也会刺激胃酸的分泌。另外像辣椒、茶和牛奶这样的食品和饮料,它们与溃疡的复发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可以进食。值得注意的是,像咖啡和酒精这样的饮料,前者可以刺激胃酸的分泌,后者则会损伤胃黏膜,所以在溃疡病活动期最好不要饮用。溃疡治愈之后适当饮用也无大碍,不必忌口。总之,防止复发应从病因上着手,根除Hp尤为重要。

  误区二:吃药不见好,干脆挨一刀。

  很多患者听说消化性溃疡长期不愈或迁延反复就有可能转变发展成癌,也有一些患者在胃镜报告单上看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时,那表情就像是提前拿到了胃癌通知单一样,忧心忡忡。更有甚者,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认为做个手术把胃切除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殊不知,这种看似一劳永逸的做法并不可取。在消化性溃疡病中,只有少数胃溃疡会发生恶变,但恶变率低于1%,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几乎不会恶变。但是,“恐癌之心不可有,防癌之心不可无”,对于有长期慢性胃溃疡病史、年龄超过45岁以上而且久治不愈者,应提高警惕,在积极治疗之后要定期复查胃镜,直到溃疡完全愈合。必要时应定期随访复查。

  对于单纯的消化性溃疡,治疗上很少考虑外科手术,随着内科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消化性溃疡已能“化干戈为玉帛”,只有在胃溃疡高度怀疑恶变的情况下,或者存在严重的并发症,如溃疡有活动性出血而内科止血效果不好时,才会想到要动刀子。如果没有手术指征的话,尽可能不要去切除,因为手术后的胃就是残胃,残胃癌变率是较高的,远期观察残胃还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误区三:遇见幽门螺杆菌,狠下杀手不留情。

  在很多医院的胃镜报告单上,Hp检查都已列为常规。有些患者看到自己Hp检查为阳性便大为不悦,必欲除之而后快。其实是否用药对Hp进行根除还是应掌握一定的尺度,比如像消化道憩室、肠易激综合征这样一些消化道疾病,它们本身与Hp的关系并不大,或者说根本没有关系,如果盲目地根除Hp,实行治疗上的“一刀切”,不仅在经济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也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实习编辑:柳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