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饮茶在中国非常普遍。不管是出于文化礼仪还是健康养生,茶都深受国人喜爱。尤其是在刚过去的寒冬,还有什么寒冷是一杯热茶解决不了的?如果一杯不够,就一壶吧。

  但上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团队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内科学年鉴》上发布的一篇基于45万人的前瞻性群组研究,吓得小编差点抖掉手中的热茶。

  

  

45万小伙伴的亲身经历:喝太烫的茶,不好!

  喝热饮可能导致食管癌的假说并不新鲜。早在20世纪30年代,纽约医生W.L. Watson就根据临床观察发现“热刺激可能是诱发食管癌症的最常因素。”

  但这种相关性并没有得到持续观察,并且这种相关性是否独立于酒精和烟草暴露尚不明确。

  为了这解决这个疑问,确定喝热茶是否也与食管癌的风险有关,研究人员通过“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募集了来自中国10个区域的456155名志愿者,年龄在30至79岁之间,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群组研究。

  研究指标包括饮茶时的一般温度,茶叶消耗量和生活方式。结局为截止至2015年食管癌发病率。

  

  在中位随访时间9.2年的研究中,共记录了1731例食管癌病例。

  研究发现

  1.喝热茶与饮酒或吸烟相结合,与单独饮用热茶相比,罹患食管癌的风险更高;

  2.与不是每周喝茶以及每日饮酒少于15克的人群相比,每日饮热茶和每日饮酒15克以上的患者发生食管癌的风险最高(风险比[HR]为5.00 [95%可信区间为3.64~6.88]);

  3.同样地,每天饮热茶的吸烟者发生食管癌的HR为2.03(95%可信区间为1.55~2.67)。

研究人员友情提醒:对于平时已经过量饮酒或吸烟的人,茶还是晾会儿再喝。

  可是,像小编这样生活习惯良好、喜欢平时喝点茶的人呢?喝热茶和食管癌有关系吗?

  

  

遥远的IARC小伙伴:这事儿我不是说过吗?

  2016年,由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召集的专家小组将饮用非常热的饮料列为可能(2A级),而不是一个明确的(第一类)致癌物。

  分类

  IARC将化学物对人类致癌性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报告)和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资料分为五类四组:

  第一类:致癌

  组1,对人类是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充分者属于本组。

  第二类:很可能致癌

  组2,对人类是很可能或可能致癌物。又分为两组,即组2A和组2B。

  组2A,对人类很可能(probably)是致癌物,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第三类:可能致癌

  组2B,对人类是可能(possible)致癌物,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第四类:未知

  组3,现有的证据不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

  第五类:很可能不致癌

  组4,对人类可能是非致癌物。

IARC友情提醒:对于特别喜欢喝茶的中国人和南美人,注意饮茶温度不宜超过65 ℃或者150 ℉,高于此温度可能是有害的!

  

  食管癌君:我乃肿瘤界五大高手之一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按照WHO组织学分类,食管癌主要包括食管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Esophagus,SCC)和食管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AC)两种。

  自70年代始,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显著上升,目前已超过食管鳞癌成为全世界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类型。但我国食管癌则一直以食管鳞癌为主。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在2017年发布的数据,食管癌中国是男女性最普遍的5大癌症之一。

  

  图注:中国死亡前10位的恶性肿瘤

  尽管近年来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食管癌的死亡率均有下降,但是中国仍是世界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热茶君:病因辣么多,不能只怪我

  

  目前认为,食管癌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积累及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环境因素是食管癌发生的主导因素,但暴露于相似环境因素的人群,只有少数人发病,提示个人对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不同;另有研究证实,食管癌的发生还具有家族性等特点。

  (1)亚硝胺类化合物

  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大类强烈的化学致癌物,已发现的二三百种亚硝胺类化合物中约80%有致癌作用,可诱发多种动物不同器官的肿瘤,是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的重要原因,其中不对称亚硝胺可特异地诱发动物食管癌。

  (2)真菌、病毒感染

  在食管癌高发区和低发区的对比研究中发现,食管癌高发区谷物霉菌污染率明显高于低发区,提示霉菌在食管癌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人乳头瘤病毒(HPV)与食管癌关系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来,随着分子流行病学的发展,发现HPV具有放大癌基因C-myc和H-ras的作用,并能使抑癌基因p53失活,提示HPV感染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生活、饮食习惯

  烟草中的多环芳烃、苯并芘、亚硝基化合物等致癌物质和氧化剂,可造成食管上皮细胞的DNA损伤或引发慢性食管炎,最终诱发食管癌。

  有研究发现,食管癌与饮酒量、酒精的烈性程度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而且烟酒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饮食过烫亦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长期饮食过烫会造成局部的炎症和热刺激,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促进因素。

  (4)营养因素

  近年来研究认为,某些微量元素硒、锌、铜、铁和钙在体内及土壤中含量的变化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营养干预实验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尤其是补充硒、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可能会降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有资料报道,饮茶与食管癌之间呈负相关,并具有降低烟酒中的化学致癌剂的致癌作用。这可能与茶叶中富含茶多酚有关,茶多酚是类黄酮家族成员。在过去的20年里,许多实验室及流行病研究发现茶多酚有降低多种疾病危险性的作用。

  (5)遗传易感性

  一般认为,肿瘤的形成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食管癌的发生也具有遗传易感性的特点。即使是在食管癌高发区,也只有很小一部分人群发病,且常具有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因素在食管癌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6)肥胖、胃食管返流病

  肥胖和胃食管返流病被认为是食管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肥胖可使腹内压增高,引起胃食管反流,频发的反流反复刺激食管黏膜而导致食管上皮细胞的慢性损伤,引起Barrett's食管,而后者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7)社会、心理因素

  有研究发现负性生活事件如丧偶、离婚、家庭成员死亡、经济状况恶化或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可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其可能的机制是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使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递质传导系统等功能紊乱,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器官代谢紊乱或障碍、DNA 自然修复能力减弱甚至障碍,最终引起肿瘤发生。

  (8)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研究发现在食管癌肿瘤细胞中TP53、p16/MTS-1、cyclin D1或Rb基因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这些抑癌基因的突变或杂合性缺失,影响了食管上皮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异型性增加,引起细胞癌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调控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20%~70%的食管癌存在VEGF的表达,并且与食管癌浸润深度、肿瘤分期、静脉侵入、淋巴细胞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提示VEGF在食管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界哥友情提醒:食管癌的发生涉及多方面,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帮助我们降低化学致癌剂的致癌作用,但过烫的茶水也会伤害食管。所以,界哥夜查文献,参照前人经验,今日起宜喝温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