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化学成分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应用广泛、廉价易得、相对安全的非处方止痛药。阿司匹林经常用于预防中风和血栓。根据多年研究,阿司匹林也可以预防各种癌症。

  阿司匹林可预防结肠癌

  201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对五项随机临床试验进行了为期20年的随访,其结论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减少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过去的研究表明,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将癌症患者的死亡人数减少10%,但据报道,每17名幸存者中有2人死于中风,出血或溃疡。研究结果越来越多,但阿司匹林如何预防癌症的机制仍不清楚。在今年(2018)6月发表在“ Nucleic Acids Research ”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科学家对阿司匹林“防癌”疗效进行了解释。他们最关注的是细胞的核仁,核仁是细胞核内最大的结构。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核糖体,核糖体负责合成所有细胞的蛋白质。核仁被激活时可促进肿瘤生长。这可能因为随着细胞分裂和增殖需要大量蛋白,于是癌细胞将大部分能量用于生产新的核糖体,于是核仁成为癌症研究人员的潜在目标。

  该项研究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癌症研究中心进行,科学家从结肠直肠癌患者身上获取了肿瘤组织,并考察了阿司匹林对细胞的影响。发现阿司匹林降低了一种叫TIF-IA的转录因子的活性。没有TIF-IA,核仁无法合成核糖体,从而限制了细胞产生蛋白质的能力。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提出了阿司匹林可能起到预防多种疾病作用的机制。但是,研究人员指出,一般人群不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因为它会增加内出血的可能性。

  阿司匹林对肺癌有疗效

  今年七月,明尼苏达大学的Song JM等也在Carcinogenesis.上发表了关于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肺癌发生的机制类研究文章,阿司匹林会导致出血,该团队使用的是 nitric oxide-donating aspirin (NO-Aspirin)而非单纯的阿司匹林,他们将阿司匹林与可释放一氧化氮的部分用间隔基团连接,使得其安全性更高,不易引发胃肠道大出血。在体外条件下,NO-Aspirin可显着降低致瘤性支气管细胞系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的增殖和存活,起到抑制肺癌发生的效果。

  阿司匹林还能影响肿瘤血管生成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且致命的人脑肿瘤,也是星形细胞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肿瘤位于皮质下,多数生长于幕上大脑半球各处。胶质母细胞瘤的癌细胞是沿着神经和血管行走的,然后入侵大脑。

  Navone SE的研究表明阿司匹林能影响肿瘤血管生成,提高人胶质母细胞瘤内皮细胞对替莫唑胺,贝伐单抗和舒尼替尼的敏感性,从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关信号传导。缺氧诱导因子(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是导致肿瘤恶化的因素,阿司匹林给药可影响胶质母细胞瘤内皮细胞(GBM-EC)活力,管样结构形成,细胞迁移和VEGF释放,并且与替莫唑胺(TMZ),贝伐单抗(BEV)和舒尼替尼(SUN)的联合治疗协同作用以抵消促血管生成细胞能力。 mRNA表达分析显示阿司匹林可显著减少VEGF,VEGFR-1,HIF-1a,RAS,MEK,AKT和BCL-2。 阿司匹林和抗血管生成疗法在人原代GBM-EC中显示出协同抗癌功效。因此,将常规化学疗法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可提供抵抗肿瘤恶性肿瘤的新策略。此外阿司匹林和二甲双胍在小鼠乳腺癌中也表现出抗肿瘤活性。但有专家指出,阿司匹林对癌症的保护作用可能同样取决于癌症类型。像阿司匹林这样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 ) 在预防女性癌症方面可能不如男性那么有效。

  阿司匹林对结肠癌的预防效果目前已基本得到确证,但在对于其他癌症的预防效果方面的数据和人群支持还略显单薄,最近的研究显示阿司匹林的防癌效果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此类研究也陆续增加,一些研究成果证明了阿司匹林在预防和治疗癌症方面的效果,尤其是一些联合用药方案,将会为治疗癌症提供新的思路。


  文献来源:

  1.Feng Y. Aspirin and the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Relation to the Expression of COX-2[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7, 356(21):2131.

  2.Feng Y. Aspirin and the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Relation to the Expression of COX-2[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7, 356(21):2131.

  3.Chen J, Lobb I T, Morin P,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TIF-IA-NF-κB nucleolar stress response pathway[J].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18, 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