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卢泰祥表示,广东作为鼻咽癌高发地区,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研究出很明确的发病原因,尤其是青少年鼻咽癌病例,虽然发病人数少,但误诊率相当高,如果在早期症状出现时不及时治疗,将延缓治愈效果。此外,对于在一些市民中流传的“鼻咽炎会引发鼻咽癌”一说,卢泰祥指出这是严重的误导,鼻咽炎和鼻咽癌绝对没有直接和必然联系,治疗手段也截然不同。
三至五成鼻咽癌有家族史
卢泰祥说,鼻咽癌在广东发病率高,但到目前为止,确切的病因仍未确定。经过多年研究,鼻咽癌的致病原因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是化学致癌,如广东人常吃腌制食品,里面含有亚硝酸铵致癌物质,二是环境因素,一般指空气污染,广东人常烧香烧柴等,三是遗传因素,在实验室中可以检测到鼻咽癌的基因定位,有致癌基因一说。此外,不少鼻咽癌有家族病史,目前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一个病区里,46个床位中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病例有肿瘤家族史,其中大部分直系亲属患的是鼻咽癌。还有一个依据是,广东人移民到欧美地区,也会发病。一些欧美国家的鼻咽癌患者不少是华人,尤其是广东籍华人。
青少年鼻咽癌常被误诊
无论什么原因致病,鼻咽癌患者都感染了EB病毒,通过验血,检验三项指标可以确诊,鼻咽癌患者血清中VCA-IgA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几何平均滴度为43.47,这对鼻咽部原发病灶不明显或活检阴性者有诊断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有10%~15%的正常人的EB病毒血清也会呈阳性反应,但是EB血清滴度越高,鼻咽癌发病率越高,三项指标都呈现高位时就要进行活检。
另外,鼻咽癌的高发年龄段在45~55岁,60岁以后逐渐降低。同时要注意的是,青少年鼻咽癌误诊率相当高,主要原因是青少年鼻咽癌少见,早期症状不明显,医患双方常缺乏警惕,易被忽视。在临床上误诊或漏诊的病例不在少数,像小叶的案例,都是十分常见的,很多家长面对子女出现的症状时,只知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没有考虑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往往会延误治疗。
据卢泰祥介绍,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鼻咽癌早期发现,绝大部分可控可治。他曾经治疗一名6岁的鼻咽癌患者,治愈后该患者目前已经考上大学,后来并无复发。鼻咽癌首选放射治疗,按照疗程医治,难度并不大,关键还是要尽早发现。目前在广东四会设置了全国首家鼻咽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主要通过宣传教育,让更多市民了解和认识鼻咽癌。
他建议,防范鼻咽癌,不要轻信药品广告宣传的鼻咽炎药物,其二,坚持定期体检,有条件的定期做血液EB病毒检查可早期发现癌变。其三,发现不明原因的鼻塞、流鼻血,偏头痛,耳鸣等症状在使用消炎3~5天无效后应考虑作专项检查。其四,原籍广东的患者,颈部出现肿块最好第一时间去专科医院检查。其五,有鼻咽癌家族病史的人,更要留意鼻咽疾病的变化,发现不适及时检查。
另外,尽量少吃腌制的咸鱼咸肉。平时要经常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尤其是长期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的人士。尽量限制烟酒,少吃煎炸及辛辣食物。
单侧耳鸣是警报
在一些市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严重的鼻炎、咽喉炎会导致鼻咽癌。对此,卢泰祥强调,鼻咽炎是属于细菌引发的疾病,而鼻咽癌是肿瘤疾病,两者无直接必然联系。在鼻咽炎发病时,会出现鼻塞、流鼻水等症状,甚至会出血,而鼻咽癌在发生并发症时才会出现相似的症状。鼻咽癌从癌细胞突变开始3至6个月就可发展到中晚期,期间,患者会有偏头痛、鼻塞、流鼻血、耳鸣、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的伴有淋巴肿块,然而,相当部分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
专家指出,鼻咽癌在临床上的误诊可谓五花八门,尤其在医疗和检测条件均不足的农村地区,误诊的情况更为常见。最常见的几种误诊是,脖子出现肿块,误诊为淋巴结发炎,一些民间的中医把它当作“瘰疬”(俗称大颈泡)去敷药,也有的打消炎针治疗,随后淋巴结转移了,患者误以为有效果,可是癌细胞却没有消失。
第二种是因肿瘤导致的耳鸣误诊为中耳炎。一些医生指耳鸣可能是阴虚导致,但实际上是肿瘤压迫了患者的神经。但其实鼻咽癌往往是单侧耳鸣,或者偏头痛,并非中医所指的双侧耳鸣。
第三种是肿瘤导致的面部发麻被误诊为三叉神经痛,这时患者到五官科检查是无法确诊的,有的医生对肿瘤导致的颈椎问题进行牵引治疗反而会加重病情。
同时,青少年患者鼻咽癌的病灶往往比较隐蔽,取活检的部位未必准确也很难确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配合验血,检查EB病毒血清就一目了然了。据不完全统计,鼻咽癌一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达到95%,中期五年存活率是40%~50%,而晚期五年存活率只有20%。卢泰祥表示,遗憾的是,几十年来,送到医院的鼻咽癌一期患者只占4%~5%,75%以上都是中晚期患者。
(责任编辑:陈璐)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