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属于眼科疾病的一大“巨头”,全世界有4000-6000万的青光眼患者,而我国占到了将近一半,“青光眼是一组与病理性眼压升高密切相关的疾病,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它的目的就在于想方设法、悄无声息地切断眼球和大脑的联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葛坚院长在中山眼科与39健康网名医在线举办的青光眼义诊活动中介绍说,青光眼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建议除了高危人群应积极定期检查外,一旦有视角变窄、看东西不清现象,应马上联想到患青光眼可能,要当即就医不能拖延。

  谨防“视力窃贼”青光眼 尽早察觉视力受损

  最新数据显示:普通人群中青光眼患病率约为0.21%~0.6%,截至2010年,中国有1500多万青光眼患者,其中开角型青光眼800多万,占全球五分之一,闭角型青光眼700多万,占全球近一半。作为仅次于白内障的致盲眼病,一项调查还显示,我国青光眼患者55%致盲,18.1%导致双眼盲。

  老李今年67岁,这两年来觉得看东西朦朦胧胧的,但眼睛不痛不痒,他以为是患上了老花眼,就没有放在心上。一次在医院体检时,医生发现他双眼眼压远远超过了正常范围,诊断他患了青光眼,视野缺损严重。幸亏及时治疗,才保住了双眼残存的视力。中山眼科中心的葛坚院长表示,因为早期的青光眼不影响中心视力,患者也大多没有眼球疼痛等异常感觉,特别是50岁以上的患者,误认为是老花而造成青光眼被拖延,等到视力完全受损后再来医院做检查已经到了晚期。

  五类高危人群需警惕青光眼

  葛坚院长说,青光眼虽然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研究资料表明,以下五类高危人群更易患有青光眼:

  第一,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者。因为高度近视患者小梁网数目变少、小梁网孔径变小,使得房水流出阻力增加,容易引起眼压升高。

  第二,家庭有青光眼病史者。有证据表明,开角型青光眼家系中容易有遗传因素存在。

  第三,15-20岁的年轻人。这类患者大多存在用眼过度,或者有不良的用眼习惯,特别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滥用激素眼药水的现象较为普遍。

  第四,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性青光眼多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常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晚期,视网膜的缺血改变导致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继而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第五,50岁以上的人群。这类病人中原发性闭角型的女性患者占大多数,一般人在50岁以后身体机能的衰退越发明显,以眼睛为例,眼睛的晶体核会逐渐硬化、变大,眼睛的前房会变浅,这样增加了造成房水外引流通道阻塞的几率,一旦房水循环不顺畅,出现堵塞就可能导致眼压升高。

  青光眼早期症状易混淆 提早检测只须三步骤

  葛坚院长提到,青光眼常常是“静悄悄”地发病,直到它导致严重、无法弥补的伤害前都可以完全没有症状,甚至视觉功能依然可以神奇地保持完整,即使有时可出现轻微的眼胀痛,夜晚看灯光有彩虹般的红圈绿圈,经过休息后这些症状即自行减轻或消失。

  “随着病情进展,病人的视觉损害会逐渐加重。此时,虽然有办法将视觉缺损检查出来,但病人可能仍然对病情毫无察觉,这正是青光眼的危险所在,也是青光眼为什么容易被人忽视的原因。葛院长指出,即便有些患者出现某些症状如看东西较模糊、眼睛胀痛、视力疲劳等都极似其他眼病症状,常被忽视。”

  等到患者自己发现青光眼症状时常常已来不及,做好提前筛查最为重要,葛院长分析到,预防青光眼只要做好三大检查,裂隙灯、眼底镜检查、眼压检查就能查出患者是否患有青光眼,五分钟都不到。

  治疗青光眼 应对症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对于青光眼的治疗现在目前有手术、用药、激光三大治疗方法,那如何从中做选择?是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做手术?义诊现场另一位专家,中山眼科中心党委书记、视光学系主任余敏斌表示,对于青光眼的治疗,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分析,一般来说,原发性闭角型的患者早期采用激光治疗,这类患者八成以上都能获的很好的治愈效果,而对与少数的晚期患者就需要用手术,而对于原发性开角型的青光眼患者,我们一般鼓励用药物治疗,安全性更高。

  因此,针对青光眼要强调早期发现,及时治疗。5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检查一次,尤其有家族史者更应重视眼科检查,一旦发现可疑者,虽然眼压还未升高,也应该半年随访查视野和查眼压。

(责任编辑:王慧明 通讯员:卢赟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