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39健康网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专家面对面》节目,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中山眼科中心的院长葛坚教授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

  葛院长: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葛院长,8月8号,中山眼科中心珠江新院在珠江新城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也就是说,我们的新院已正式开始建设当中了,从规模上来讲,中山眼科中心现在已是国内最大的眼科医院了,那么。新院建成之后,将是什么样的一个愿景呢?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中山眼科中心的情况,好吗?

  葛院长:中山眼科医院目前占地面积8,9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0多平方米。届时中山眼科中心珠江新院建成以后将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眼科中心。中山眼科中心的门诊量、规模、医生力量、重点科室的科研,还包括防盲治盲的宣传保健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也是我国唯一的一个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和目前我国唯一的一个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常见致盲源原病的防治。2007年门诊量近50万人次(1400/天)、住院病人2.2万多人次、完成眼科手术2.9万多例。

  第一部分:眼睛的保健

  主持人:这么高的门诊量!从目前来讲,来就诊的眼病患者中,哪些疾病是最高发的呢?

  葛院长:就诊的眼科疾病最多的还是白内障,白内障目前是我国致盲率最高的疾病,虽然如此,但白内障有一个特点就是,白内障本身是可以治愈的。通过目前先进的白内障手术和方法,譬如:……就可以相当便利的使白内障病人重见光明。但是其他的致盲原病治疗起来就比较麻烦。排在第二位的是青光眼,第三位是视网膜的黄斑病变,还有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这些的治疗都想到困难,需要早期的宣传教育、预防和治疗,才能使这一类致盲原病的的致盲率降低。

  对于白内障来说,目前它虽然是全球致盲率最高的疾病,但是通过医生的努力,相当一部分病人是可以通过治疗得到恢复的。老年性白内障都发生在四十五岁以后,也没有什么预防措施,白内障归根到底是眼睛的一个自然老化过程,其时间的早晚快慢因人而异。白内障不会危及生命,但是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那究竟要不要采取手术治疗,这要取决与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白内障的进展程度。目前上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有药物可以预防白内障的发生和治疗白内障,现在最好的方法还是手术治疗。

  主持人: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都会天天做眼保健操,上班之后成为电脑族反倒遗忘了这项运动。是不是还应该坚持下去?

  葛院长: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实际上,眼保健操对眼睛还是很有帮助的,它主要是通过一些穴位的按摩和物理的刺激,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运动眼部肌肉,改善眼睛的调节功能,以达到舒缓眼部疲劳的目的,可以说,在一定的时候,眼保健操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但是单凭眼保健操治好近视眼,这是不太现实的。

  眼保健操虽小,意义还是很重大的。不仅可以缓解视疲劳,还是预防近视有一种有效手段。

  第二部分:近视的预防与治疗

  主持人:说到近视,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已达到近60%,而且明显在向低龄化发展,葛院长,难道没有有效的方法可以预防吗?

  葛院长:近视眼虽然不是一种病,不是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眼病,只是一种眼部异常,但是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近视眼划为眼病的范畴了。这样的话说明近视眼如果不加以预防,不能够有效的阻断其发生和发展,有可能给青少年带来严重的眼部损害。所以说,我们要高度重视近视眼。而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近视眼不是什么大问题,佩副眼镜,戴隐形眼镜,或是做激光手术就可以解决问题,其实不然,因为近视眼可能引起青少年眼部器质性的病变。

  中国近视眼的患病率远远高过60%,我们曾经在广州市做过近视眼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荔湾区10到15岁这一组的青少年儿童,有75%的受访者是患有近视眼的。而用同样的检查方法和调查手段,近视眼在阳江的农村的患病率则低了一半,大概将近35%。同样年龄的青少年,生活在城市荔湾区的比生活在阳江农村的,发生近视眼的危险性要高一倍。这就说明,近视眼的预防最主要的因素是环境。这就提醒我们,近视眼本身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它需要家长和政府的有关部门,以及学校和青少年自己本身,和眼科医生,一起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攻克近视眼这个眼部异常。当然,能预防就能治疗,农村的孩子为什么患病率会低,通俗的来讲他们的家庭作业没有那么多,看电视上网玩电脑的时间也少,他可能户外活动的时间相对于增多,而户外的环境是有利于眼睛的放松的,缓解视疲劳。所以说,通过改善环境,减低学生的工作量,增加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而近距离的眼部活动是最能造成近视眼的因素,所以一定要隔一段时间看看远处,或者做做眼保健操放松一下。这样就能减少近视眼的发病率。

  主持人:现在市场上有出售各种眼部保健及据说可以治疗近视的产品,而且价格不蜚,您觉得真的能起到广告宣传所讲的那样的治疗作用吗?

  葛院长: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不管是市面上宣传的,还是报纸上的介绍和广告的推销,都没有严格的科学证据表明,通过这些仪器设备或者方法可以降低青少年的近视眼的发病,更加不能治愈近视眼。

  我希望能够通过39健康网告诉所有的网友、家长和青少年,判断这些治疗的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是否有效,其实很简单。第一,要看这些药品和器械有没有国家药品卫生监督管理局的批文,其他不管是教育部和科技部下发的任何批文都是没用的,因为这些药品和治疗仪器都是要经过临床的反复论证,有科学依据,才能应用的,不是随便找几个人试试就可以的。第二,现在的网络相当方便,就像我们39健康网,有很多关于近视眼的预防保健的知识,建议家长朋友和普通的网友,在购买这些药品仪器之前都查一下相关的报道,看看这些产品有没有文献和文章支持,有没有多中心的随机临床对照的论证试验研究。家长在购买这些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不能太盲目。

  主持人:除了配戴眼镜,最几年通过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手术应该说是比较风靡的,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手术呢?

  葛院长: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很关心的,可以说,目前中国是准分子手术治疗近视眼最多的国家,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在这里,我要忠告所有的家长学生和所有关心自己眼睛健康的朋友们要慎重选择这一治疗方法。因为,准分子手术治疗近视眼只是一个手段而已。而矫正近视,矫正屈光不正有很多很多的方法,诸如: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当然也包括准分子手术治疗。客观的讲,这个手术本身是能安全、有效、快捷的矫正屈光不正。从80年代后期,这一手术就在欧美应用到临床,传入我国并使用到现在,确实证明是一种相当好的方法。但是这一手术也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它有着严格的适应症。为什么目前我国有如此多的人选择用准分子手术呢?我们不排除这其中有一部分人群是需要也的确符合做这种手术的条件,做完之后视力的确得到了改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商业利益的驱动给民众带来了很多误解。很多老百姓就认为,这一手术就是万能的,其实不然。准分子手术对于医院来说又快又好又有钱赚,就有很多医院趋之若鹜,不管是医院本身有没有条件做这样的手术,也不管实施手术的人有没有做这种手术的资格,这样给患者带来的危险性就太大了。所以我认为,准分子手术治疗近视眼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一定要把握其适应症,不能无限制的推广。

  主持人:那准分子激光手术的适应症有哪些呢?是不是会有很严重的后遗症呢?

  葛院长:这种手术毕竟是创伤性的,针对的是一些特殊群体,譬如说演员,运动员,他们应为职业的需要,没有办法用传统的框架式眼镜和隐形眼镜才选用的。但是,现在很多人认为戴着眼镜麻烦,就盲目的选择手术治疗,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另外,像美国、英国准分子手术开展较早的国家,都有严格的规定来制约,不提倡所有人都用这种方法矫正视力。为什么呢?就像你刚刚讲的,不知道10年以后会怎么样,20年、30年以后的情况。作为一个青少年,20来岁做这个手术,30年以后也才50岁,那时出了问题,又怎样解决呢?现在真的没有办法预测。也就是说,对于这个手术长期的后果我们是不能预知的,没有一个科学的证明,因为这一手术开始也不过十来年的时间。而且要把角膜变薄,用激光切成一定的弧度,这就势必会对眼睛的结构造成创伤。所以,广大的近视朋友们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专家简介:葛坚,男,博士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光眼专科主任,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眼科医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华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学会广东眼科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中华眼科学会青光眼学组组长,《中华眼科杂志》副总编,《眼科学报》主编,《眼科研究》、《中国眼视光学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国眼耳鼻喉杂志》和《国外医学眼科分册》等杂志编委。

  从事眼科青光眼临床、科研与教学20余年,对青光眼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有较高的造诣。在青光眼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激光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难治性青光眼的诊治。所进行的青光眼相关研究连续获得了国家科技部资助的“973”子项目与“863”重大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一系列科研基金的资助。其研究领域涉及:1.青光眼的发病机理与早期诊断研究;2. 国人青光眼致病基因TIGR、OPTN基因筛查与功能研究;3.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发病机理与防治研究;4.视网膜与神经节细胞损害与再生研究;5.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6.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纤维化调控的研究;7.胚胎干细胞与组织干细胞等定向诱导与功能重建研究。这些研究为解决眼科领域目前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提供了创新的思路,确立了在国内眼科学界的学术地位。

  近年,主编卫生部与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七年制《眼科学》和八年制《眼科学》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统编五年制《眼科学》教材和《现代青光眼研究进展》4本著作,参编4本专著。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100多篇,其中SCI收录8篇。领导的课题组获各类科研基金30余项,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4名,出站博士后4名,在读博士研究生9名,在站博士后2名。

(责任编辑:辜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