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这眼压明明在正常值的范围内,怎么也被诊断患上青光眼了呢?是不是误诊啊?”每年三月的第二周是“世界青光眼周”,2015年是第八届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题是“重视早期筛查,减少视功能损害”,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专家在3月10日为广州百姓进行免费义诊,义诊上一位患者拿着眼压测量单前来咨询。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葛坚教授表示,高眼压是患青光眼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虽然统计表明正常的眼压值在8mmHg-20mmHg之间,但目前研究表明,因个体差异每人对眼压值的耐受范围并不相同,有人高达30mmHg也可“相安无事”,有人即使在正常范围也会患青光眼,不能以数值来做判断。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专家在3月10日为广州百姓进行免费义诊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葛坚教授查看患者病情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0岁以上患病率高达4%

  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是世界范围内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人群患病率为1-2%,葛坚教授提醒,特别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5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4%

  “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三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与继发性青光眼。”葛坚介绍,先天性青光眼是指婴幼儿时期就患此病;原发性青光眼的患病人数占到60%,有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之分,前者是因眼睛前房的房液太慢流出,进而引起眼压升高所致,且通常没有症状;后者则是因虹膜与角膜间的隅角较狭窄,造成眼压突然升高所致,症状多以头痛、眼睛痛、恶心、视力模糊等,常见于亚裔及远视人士。

  从患病原因来说,青光眼的成因很多。如患上白内障而没有及时治疗可能并发青光眼,此外,使用激素类眼药水也可能引发青光眼,葛坚教授指出,有些患过结膜炎的病人,擅自滴用激素类眼药水,不到一个月就可能引起眼压增高,甚至引起视神经损害和视力下降,导致青光眼。此外,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远视的中老年人、近视发展迅速的年轻人、高深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600度)的人、慢性病患者、眼球过大的小孩、畏光流泪不愿睁眼的婴幼儿等,都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以上人群尤其是50岁以上患者,应进行眼科定期检查。

  眼压值不是衡量是否换青光眼的“唯一”标准

  很多时候,眼科专家都会提醒市民,眼压时导致青光眼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好眼压,95%的青光眼病情就控制了,但是有数据表示,我国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83%的患者眼压处于正常范围之内,这与传统认为的高眼压导致青光眼的观点大相径庭。

  葛坚教授提醒,眼压值不是衡量是否换青光眼的“唯一”标准,正常统计数据表示,正常的眼压值应在8mmHg-20mmHg之间,但是由于个人对于眼压耐受度不同,眼压值低也有可能发生青光眼。

  其次,眼压值是波动的,有人早上眼压值不高,但是晚上会变高,有人坐着眼压值正常,但是一旦躺下,眼压又会变高,一次眼压偏高不能诊断青光眼,而一次眼压正常也不能排除青光眼。此外,不同仪器眼压测量水平也会有相应的误差。

  “要做到早期诊断,患者在出现不适症状后可再测量眼压外,在进行眼底检查,一般就可判断是否患有青光眼。”葛坚教授表示,目前已有24小时眼压测量仪器出现,可降低眼压值误差的情况出现。

  青光眼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不少患者认为青光眼是眼科绝症,失明只是早晚的事?对此葛坚教授反驳道,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说,早发现早介入,终身维持稳定的眼压不成问题。即使是晚期发现的青光眼,通过药物或手术等治疗手段,同样可以帮助稳定眼压,缓解疼痛。

  临床上,对青光眼的治疗包括药物、激光和手术,其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眼压。如何选择,葛坚教授建议,应该因人而异。先天性青光眼、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必须采用手术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和部分开角型青光眼可采用激光,大部分开角型青光眼可先使用药物。

  但不管接受哪一种治疗,都不能保证眼压能够永久控制。此外,长期使用药物会因其含有的防腐剂引发角膜损伤、圆结膜损伤,而手术治疗3年的有效率为80%,因此,患者必须在定期回医院进行检查和处理,发生并发症时及时处理,医生也可以根据眼压的变化及其对视神经的影响来调整治疗方案,以有效保护视功能。(通讯员:魏春福、王永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