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刘奕志,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兼眼科医院院长,中山大学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众所周知,人的实体组织器官缺失后无法再生,只能用异体组织器官(比如肝移植、肾移植)或者象假肢一样的人工器官替代,但是异体器官存在免疫排斥,患者不但需终身服用抗免疫药物,同时还存在严重并发症的可能,而人工器官则因缺乏生物活性,引发诟病。
断了尾巴的壁虎可以长出新的尾巴,那缺失器官的人能否长出新的器官?以往只存在于科幻片或神话片的剧情,干细胞技术的发展正在将它变为现实。据悉,现行的干细胞技术多采用外源性干细胞,注入体内,迄今还未成功,但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教授领衔的国际化团队另辟蹊径,利用内源性干细胞原位再生出透明晶状体,首次实现了人体有生理功能的实体组织器官再生,并用于临床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开辟了干细胞修复组织器官的新方向。
婴幼儿白内障不适宜植入人工晶体
治疗白内障的人工晶体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人工器官,但处在发育期的婴幼儿并不宜用,“主要因为婴幼儿的眼球仍处于发育阶段,而且术后炎症重、并发症多。”刘教授介绍,先天性白内障的的儿童,只能先进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等到两岁后才考虑植入人工晶体,因此,对儿童视觉发育势必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此外,未植入人工晶体前,患儿还会出现高度远视现象,需佩戴眼镜,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晶状体存在内源性上皮干细胞可再生
想要实现器官再生,必须组织器官存在可更新分化的干细胞,刘奕志教授表示,经过18年的研究,发现晶状体存在内源性上皮干细胞,并证明Pax6和Bmi1是维持其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关键因子。
而目前常规的白内障手术囊袋开口大,会损伤内源性上皮干细胞,无法再生晶状体。为此,一种针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全新的超微创白内障术式诞生,“该手术相比于之前需在中间开6个毫米的口,现在我们只在旁边开1毫米将病变组织清除,保护利于细胞生长的基底膜和再生微环境。”刘奕志介绍,之后,得益于儿童较强的细胞活性,最快可在半年之内就长出全新的透明晶状体,目前在临床研究中12名2岁以内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接受了这种新术式,术后全都成功再生出功能性晶状体。
成年人并不适用,晶状体本身差也不适用
人体自身再生新的晶状体,不但能够缓解儿童在未植入人工晶体前的视神经发育功能损害,还能有效降低白内障复发的几率。“但如果儿童晶体本身就发育不完全或者受损,该手术不宜开展,此外,成年人由于白内障已经较硬,小切口无法完全粉碎,干细胞的活性也比较差,对该手术并不适用。”刘奕志指出。
据悉,上述成果于2016年3月9日在《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同期刊登的评论认为该研究是未来视觉修复的重要方向。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人体病变组织器官经手术切除以后,也能利用自身干细胞重新长出一个健康的组织器官。(通讯员:魏春福、王永星)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