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震灾救援过程中,许多人被救出来时蒙上了眼睛,俄罗斯救援队的一名队员更是用手护住伤员眼睛,以免被记者的摄像机强光灯刺激。为什么从地震中营救的伤员需要保护眼睛?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副研究员高前应博士。

  高前应说,人在黑暗的环境下,一般超过半小时后,眼睛的瞳孔就会自然散开约4毫米(直径),这种生理反应是为了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睛而获得信息。瞳孔不仅可以对明暗作出反应,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它就像照相机里的光圈一样,可以随光线的强弱而变大或缩小。在地震中,一些幸存者被困在地下,眼睛在黑暗中长时间看不到东西,瞳孔自然会散开。相反,如果在光线强烈的地方,瞳孔会自然缩小,以减少光线的进入,防止光线对视网膜的烧伤。这就是眼睛的自我调节保护功能。

  不过,眼睛自我调节有一个过程,从光线强的地方进入黑暗的地方,会突然什么都看不见,需要适应一会才能恢复视觉。相反,从黑暗的地方突然进入光线强烈的地方,会有眩晕的感觉。高前应说,在地震中,如果被营救出来的时候,未保护好眼睛,外面的强光会一下子刺激到视网膜,眼睛来不及调节瞳孔,则强光会导致视网膜水肿,视力模糊,严重的会引起失明。更重要的是,这种强光对人的心理刺激也很强烈,所以要蒙上眼睛逐步适应外部的光线环境。

  同样的道理,在雪地里行走,需用护目镜或其他布块来保护眼睛,免受强光聚焦在视网膜上,造成视网膜的烧伤。

(实习编辑:朱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