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回家入法”的议论一直不断,一个主要意见是,无谓把道德层面上的东西定为硬性法律条文。然而经常有这样的事例见诸报端:因没有判决依据,法院将要求精神赡养的诉讼不予受理或调解了事。对于全国8000多万盼子归的空巢老人来说,他们热望法律能成为“子女出孝行”的保障。
个案一 盼儿女来电空等一天
“1日那天,我等了一天,他们也没人给我来个电话,我心里可难受了。”陕西西安今年68岁的陈继禹一提起这事,就泪流满面。
自10多年前和老伴离婚后,陈继禹一直都是自己生活。陈继禹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几年前孩子们对他还行,“他们有点啥事呀,都能给我打个电话告诉我一声,让我放心”。但好景不长,近几年来,陈继禹老人说自己接到儿女打来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少,“他们工作忙,我知道,不来看我也没关系,哪怕给我打个电话,让我知道他们过得都挺好的,我心里也能痛快点。不但不打给我,反而我给他们打过去他们也不接”。2011年元旦,陈继禹守着电话,盼着儿女们能够打个电话报声平安,但让他意想不到的竟是,新年第一天自己竟然在失望中度过。
个案二 怕回家爱“住院”
一个多月前,厦门80岁的陈老先生因为冠心病住进医院,一个星期前,老人的病情已经稳定,达到出院标准,可是他却多次请求医生让他继续住院。原来,老人的3个子女都在国外,平时一直一个人生活,因为年底找不到保姆,生病住院后的他很害怕回家。老先生说,月底女儿会回国陪他过年,他请求医院让他住院住到女儿回来。
个案三 起诉子女只求陪吃饭
去年,重庆合川71岁的刘老太将3个子女告上法庭,要求每人每月付她100元生活费。但在开庭时,老人却表示“我不要钱,要他们陪我吃饭”。
原来,老伴几年前去世后,刘老太就独自居住,虽然孩子定期都给老人生活费,但回家看望的时间少。老人说,自己真正的诉讼请求,是希望法院判决3个子女每月至少回家陪她吃一顿饭,但以这个理由起诉,法院不受理,因此,她只得以要求给付生活费为由,起诉子女。最终在法官调解下,刘老太与子女达成协议,由在本地的两个子女每月回家陪老人吃一顿饭。
调查赞同入法者众
“常回家看看”,这句话道尽了无数老年人的心声。不过,众多事例表明,亲情和道德在很多时候已经跨越不了空间的阻隔,这时,用法律来保证老人享受儿女的看望就成为必需。11日至14日,本报对600名不同省份的老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2%的受访者认为常回家看看入法“有必要或十分必要”。一个刘姓退休干部表示,要让亲情看望世代相传,仅仅靠道德力量远远不够,必须用法律强制培养儿女“常回家看看”,即完成儿女的看望义务,也培养一种看望习惯,升华一种亲情力量,更接力承传亲情看望美德。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