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修订版实施的第一天,其中一条“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该法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引起广泛热议,“常回家看看”是法律规定?39老人频道编辑邀你一起探讨与父母的相处之道。
网友:不常回家看看并非我所愿
修订版实施的第一天,“常回家看看”就变成微博热议话题。截止昨天下午4点,新浪微博上关于“不回家看看或违法”的探讨呈明显的倾斜状态。有98名网友认为:支持。督促人们多陪伴老人,体现了对老人的精神关怀;持相反态度的32名网友则认为,反对。回家探望老人属道德问题,不应用法律条文约束。
除了对该项规定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外,不少网友还提出另外一个观点:不回家看看不是我意愿,工作时间不弹性,交通障碍都可能会造成“不能常回家看看”。知乎网友林燊梓表示:“常回家看看,不是我不想,而是生活所逼没办法。举例,我广东肇庆,去广东深圳工作,算好了,双休。回家车程4小时左右,车费130元单程。不是不想回家,而是车费太贵舍不得坐车回家。我广东人在广东打工的都这样了,别的省来广东打工更加舍不得回家。时间,费用是阻碍广大儿女回家的重要原因。”
其实,这项规定的出现也正预示着一点,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和晚年生活,子女和父辈之间应该如何协调,才能达到平衡?
子女:我认为他们想要的晚年生活是这样子的
父辈与子女因为成长环境不同,对生活理解不同,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都容易产生矛盾。对于如何照顾父母退休后的生活,如果给父辈一个幸福的晚年。39老人编辑采访了几位刚进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希望能从他们中间总结出年轻一代对于赡养的新观念。
网友@好奇宝宝:我觉得能给父母最好的生活就是给他们想要的生活。他们希望我常回家看看,我就选择离家不远的地方工作。有时候会察言观色,看看妈妈想要什么东西,如果自己能够满足的就悄悄给个小惊喜。
网友@HOCC:孝顺就是不逆他们的意,有什么讲不通的就慢慢讲。当然要有自己的人生,但是大体方向也要尊重父母的意思。这样他们也放心,我们也安心。
网友弹弹鱼蛋:其实关于如何给父母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还真的很难讲。我希望我能够给他们衣食无忧的生活,能够让他们安心。
网友@小蓉蓉:子女欠父母的永远都还不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料理得更好,给到他们物质保障和精神供给。而到了我们真正为人父母,才会真正明白父母的苦心。
父母:我们想要的晚年生活是这样子的
现在在职场上打拼的80后,他们的父母多半进入了花甲之年。常言道,老了的父母有着孩子一样的性格,在他们逐渐走向依赖子女的路上,他们理想中的生活又是怎样?是否每个月固定的生活费就能够获得安心的生活?几位子女均为80后的爸爸妈妈告诉编辑,其实他们想要的更多是子女自己过得好,能常回家聚聚,吃个家常便饭。
网友@小柯妈妈:像我们这种从职场上退下来的妈妈,也不贪图儿女有多少物质回报,毕竟工作大半辈子我们也能自己养活自己。人年纪越来越大,其实就希望看到女儿能够好好生活,找到一个对她好的男人。而自己就要保重自己的身体,以后还能帮忙带带孙子什么的,呵呵。
网友@坤坤爸爸:怎么说还是希望孩子在身边。不是为自己,而是在我熟悉的地方,孩子们会生活得更顺心。当然,孩子长大了会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好比当年我执意要往城市走一样。无论怎样,只要孩子好,就是我想要的晚年生活。
编辑:你愿非我想 沟通最重要
微博上曾经疯转过一条微博“拉着你父母的手,跟当年他们拉着你慢慢学走路一样。”编辑认为父母永远是孩子们心中一个软肋,“父母在,不远行”,高速发展的社会和工作环境让很多子女不得不背负家庭的梦想离开从小熟悉的小城,到其他城市或者国家求学或求职。一直呆在父母身边似乎已经不太可能。对于子女而言,物质保障是他们最想给父母的礼物,而对于父母而言,真的是“子女若安好,便是晴天”。而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进入社会,也加剧了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问题。
编辑有时候跟一些年长的朋友交流时,都觉得现在子女辈与父辈之间多少存在沟通障碍。我觉得你需要和我实际需要的东西大相庭径的也很多。对于这个问题,引用编辑妈妈原话就是“我们年龄大了,思想自然是跟不上你们的节奏,同样你们也不会真正理解我们。这时候就需要互相沟通和磨合,理解最重要。”
父慈子孝乃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在相处之中遇到摩擦应该以调和为主。沟通确实最重要。对于父母来讲,天伦之乐远比黄金千两要来得踏实和安心。所以,无论“常回家看看”是否写进法律,“常回家看看”都应该是我们内心对父母最真诚的承诺。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