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江浦路745弄里,有一所不一样的“日托所”,里面进进出出的不是五六岁的小孩,而是60岁以上的老人。

  这间日托所的全称是平凉街道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月20日早,记者来到这栋二层小楼。一楼,推门就是日托所的大客厅,墙上挂着一台41寸液晶电视,3排长扶手椅依次排开,书报架上摆满了各种最新的报纸杂志。往里走两步,是厨房和饭厅。饭厅墙壁上,还张贴着一张“寿星榜”,摆满了老人开怀大笑的生活照。二楼有棋牌室、午间休息室、浴室和洗衣房等。休息室内配了30把可折叠躺椅,供老人午睡用。

  日托所负责人施长萍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日托所创建于2007年9月,是上海市首家提供社区养老的日间服务机构,现有28位老人入托。按规定,日托所招收60岁以上、无传染性疾病、生活能自理、能行走的老者,这样一能便于管理,二也能减少因重大疾病等造成的意外发生。平凉街道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接收的年龄最长者,已有94岁了。这些人多是独居老人,或子女太忙无暇照顾。记者注意到,日托所办公桌的玻璃下压了一张张名片,上面写着某某女儿、电话,某某儿子、手机。

  日托所9点开门。按规定,会由小巴司机统一去老人楼下接送。但8点刚过,一些老人就陆续散步过来了。看着老人熟悉地倒水泡茶、整理衣架、拿起遥控器换电视频道,就像在自己家中般放松。

  70多岁的宋大爷入托一年有余。他告诉记者,除了大家自发打牌、读报等,日托所每天、每月都有丰富多样的活动。周二上午有远程老年大学教育。周三下午,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会来量血压、体检。周五是上门理发。每个月,会放一场电影,至少安排一次戏曲汇演。还有老年协会志愿者会定期来开展安全、养老讲座,或是教老年人学习有利于健康的舞蹈。

  中午11点和下午5点,是午、晚饭时间。饭菜由社区老人送餐中心定制,每一顿都换花样。萝卜红烧肉、咖喱鸡、酸菜鱼块、糖醋大排,看着就让人流口水。周五,日托所的小厨房会“开小灶”,给老人改善伙食:容易消化的面条、咸香爽口的菜饭、馅大皮薄的水饺,深受老人欢迎。逢年过节,日托所还会组织“团圆饭”,重阳节吃重阳糕,端午节吃粽子,有人过生日了,大家都能吃上一碗长寿面。

  记者了解到,日托所的开放时间是周一至周五。每名老人每月需交200元的“入托”管理费,吃午饭者再交170元午餐费,午饭晚饭都吃的要交350元。这比住在养老院便宜不少。在宋大爷看来,每个月四五百元钱是小事,老人看更重的是日托所的优质服务,以及和同龄人“搭伴养老”的充实。“大家一起聊聊天,学习新知识,也有专业人员调理健康,子女放心,我们每天都过得有意义。衰老就不是那么孤独、可怕的事情了。”

  据民政部门对老人养老意愿的调查,9成以上老人仍希望在家养老。而传统的儿女照料模式,已难以应对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只要物质条件达到要求,老人走出家门养老是符合这一群体的心理需要的。”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韩布新告诉记者,日托所这样的社区养老机构提供“老有所伴”的条件,满足了老人社会交往、归属、平等和尊重等需要,老人既能享有家庭温暖、又能得到同龄人认同,还获得了“老有所为”的机会,是一种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