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乌丹星本报记者 郭静超

   乌丹星:从宏观来讲,未来大健康产业中的银色经济要在国家整体GDP当中占非常重要的分量,请杨燕绥老师介绍一下什么是银色经济。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要了解这一概念,我们先要明确一个说法,即人口老龄化不等于社会老化,它意味着社会稳定、生命科学发展,是一种社会进步。银色经济中,我们要注意两个关系,一个是年轻一代,老年一代;另一个是工作的一代,养老的一代。这是两个人口红利。传统认为,人口红利主要是投资拉动经济,主要讲的人口红利是劳动力,低成本高产出。进入老龄社会后,我们拉动经济的驱动力变为两架马车,年轻人用科技推动经济,老年人用消费拉动经济,一个是劳动人口的红利,一个是老年人口购买力构成的消费拉动经济。这一推一拉,会让老龄社会所谓的劣势变成发展的优势。

   乌丹星:中国现在比较核心的问题是有4063万失能、半失能老人需要长期照顾,请问唐钧研究员,这些人应该怎么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在中国,关于养老有个重要概念,即长期照护,它是对失能老人和部分失能老人、完全失能老人而言。但目前我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普通老百姓收入相对来说还比较低,比较好的企业职工平均养老金只有2362元(2016年),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数字。另外,至少有一半人的养老金还在2362元以下,这就需要政府做一些事情,核心是长期照护保险。利用这种方式,给失能老人一定的经济补贴,使他们能够购买长期照护服务,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

  乌丹星:提到老年金融问题,其实有些老人不是没有钱,他们给孙辈花钱时都能掏出来,给自己花时却一分钱都舍不得。请问党俊武主任,如何藏富于老,并让这些财富成为拉动消费的动力?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进入老龄化社会,意味着我们告别了短寿时代。到了长寿社会,一个巨大的风险就是金融问题,人活着,钱没了。这个问题出来了,就要想办法应对。我觉得国家要制定中长期国家金融规划,让银行业、保险业、基金业、信托业都拥有自己专项的产品规划,让国民年轻时就开始购买基金、信托金融等产品,确保百姓既能活得长寿,也可拥有年老后的足够保障。如果不能规划好这一点,国家的宏观经济就会出大问题。另外,对于国民来说,我认为,年轻时要努力奋斗,为老年存够足够的资产。

  乌丹星:对于长期处于慢病状态的老年人,如何进行健康管理,怎样做到医养结合,请陈峥院长为大家解读一下。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北京老年医院院长陈峥:医养结合分几个层面:一个是付费问题,我们国家有民政部,有卫计委,有人力资源部,但谁具体牵头做长期养老这件事?落地有难度。另外,社会支持和医疗服务,进入家庭、进入医疗机构很难。二是支付层面,看病有保险,但养老康复的费用没有计入国家支持。日本2000年前后和我们非常像,但他们的长期照护保险出台后,老人洗澡、进入家庭的医疗费用全部到位,大型社区医院、护理院、养老院三位一体,老人最愿意住这样的地方。我们国家也可以做到,但谁埋单的问题要做好。

   乌丹星:在健康养护中心工作多年,请周素娟经理谈谈,燕达现在住着1000多名老人,他们为什么要进来?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总经理周素娟:到2017年6月,公司已经拥有近1万张床位。2017年1月份,京津冀一体化,我们是养老的示范单位和医疗的试点单位;北京医保实时结算,在我们那儿先行先试,有北京医保的老人可高兴了。同时,长期照护险我们很期待。

   在我们那儿住的老人,儿女很多都在国外,所以老人把房子租出去或卖掉,到这里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我们的保障是足够的,包括生活照料保障、医护专业保障、康复功能保障以及丰富的文娱、精神文化生活。老人生活非常开心。我们会对老人做全方位的身心评估,对老人做照护方案的时候,不仅要关注他的身体,还有他的心理和家庭。我们也建议儿女们节假日多来看看父母,看看老人。就像我父母跟我说的:“能跟你们在一起吃饭,就是我们做父母的天伦之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