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热潮湿的伏天,喝上一杯冰爽的扎啤或饮料,配上几盘爽口的凉菜是再享受不过的事了。可这也为急性胃炎埋下了隐患,夏秋两季是该病的高发期,如果一不小心吃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或喝了不干净的冷水,很可能引发急性胃炎。所以,必须把住“入口关”。

  诱发病因有三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急性胃炎,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可表现为上腹疼痛、消化不良、上消化道出血等。发病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理化因素:进食过冷、过热或过于粗糙的食物或饮品,以及刺激性调味品;服用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能刺激胃黏膜,破坏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

  生物因素:细菌及毒素感染,常见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嗜盐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常见毒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和杆菌毒素,尤其是前者较为常见,进食污染细菌或毒素的食物,数小时后即可发生胃炎,或同时合并肠炎,即急性胃肠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摄入后发病更快。

  其他因素:胃内异物或胃石,胃区放射治疗均可造成外源性刺激,导致本病发生。情绪波动,应激状态及体内各种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可作为内源性刺激而致病。

  分辨症状,及时就诊

  急性胃炎多数表现为急性起病,症状轻重不一。常在饮食不当、酗酒、服刺激性药物后,出现上腹痛、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

  因食物中毒而致病者,多伴有急性肠炎,出现脐周疼痛、腹泻、发热、脱水,甚至休克,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呕吐物略带血,由沙门氏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致病者,常于进食后24小时内发病,多伴有腹泻、发热、脱水,严重者有酸中毒或休克等症状。辨明症状后,应及时就诊,进行相应检查及治疗。

  一般治疗:尽量卧床休息,口服葡萄糖盐水,以补充丢失的体液。如果持续剧烈呕吐或出现明显脱水,则需要静脉补充适当浓度的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摄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对症治疗: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比如肌肉注射25~100毫克氯丙嗪;口服解痉药颠茄片;止泻药,如服用思密达,每次1袋,一日2~3次。

  抗菌治疗:抗菌素对急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在临床上是有争议的,因此,治疗要因人而异。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菌素,如口服黄连素0.3克/次,一日3次,或口服左氧氟沙星0.2克/次,一日2次。

  饮食保健不可少

  多喝水:以补充身体因吐泻损失的水和盐分。具体方法是:交替服用温的淡盐水、淡红茶水、米汤或煮菜水。一般每小时1次,每次喝150~200毫升,多喝水有利于排出体内毒物。

  半流食物:停止呕吐、腹泻次数减少后,可以喝少量稀的小米粥或藕粉,以后逐渐吃些米粥、煮软的细面条、薄面片等。仍要继续多喝水,不要急于吃肉、鸡蛋等含蛋白质与脂肪多和食物纤维多的食物,以及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暂时也不要饮用牛奶。

  恢复期饮食:病情缓解后,吃些易消化、刺激性小和胀气性轻的食物,尽量做得软烂清淡一些。可以开始吃些蒸鸡蛋羹、苏打饼干、酸奶、清蒸或清炖鲜鱼、瘦肉泥、嫩菜叶等。每餐食量宜少,不能一次摄入过多、过猛,以少量多餐为主要原则。

  不适宜吃的食物:为避免胃肠道发酵、胀气,急性期应忌食牛肉等易产气的食物,并尽量减少蔗糖的摄入。注意饮食卫生,忌食高脂肪的油煎、炸、熏、腊的鱼肉及含膳食纤维较多的蔬菜、水果和刺激性强的食物、调味品等。

  日常生活饮食要注意:定时定点起居,避免加班熬夜,夜晚加餐。避免暴饮暴食、毫无节制地饮酒。不要过度吸烟,不要长期喝浓茶。少吃或不吃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避免进食粗糙及刺激性食物,如各种粗粮、饼干、花椒、麻辣烫、浓咖啡等。忌饮用酸性食物和碳酸饮料,这些饮品不利于消化,刺激胃黏膜,不利于胃黏膜炎症的恢复。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可以听听歌、爬爬山、健健身,多培养兴趣爱好。▲